回良玉副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的报告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反映了下情,反映了实际,反映了民意。报告提出对保持粮食供求平衡的难度不能低估;对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难度不能低估;对耕地保护的难度不能低估;对克服长期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性、体制性制约因素的难度不能低估。报告还提出绝不能因为今年粮食增产就认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绝不能因为今年市场粮价回升就判定农产品价格走出了多年低迷的局面;绝不能因为今年农民收入增幅提升就过早得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态势开始扭转的结论;绝不能因为今年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增加较多就以为从此建立了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这4个“不能低估”和4个“绝不能”,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三农”问题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清醒认识。
“三农”问题需要破解的难题很多,但是对于“三农”问题干扰最大的是对农业发展形势总体判断上的失误和由此而来的方针政策上的摇摆。改革开放以来,丰收、跌落,再丰收、再跌落,这已成为一个难以改变的“周期律”。每一次大跌落的前兆都是对农业形势判断过于乐观。我们国家几次对农民富裕程度做出过头的估计,对粮食供求关系做出不切合实际的判断,有时甚至提出“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这种脱离实际的判断,给农村工作和农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这个报告既讲已经取得的成绩,又看到当前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有助于减少盲目性,增强解决“三农”问题的自觉性。
提一点建议:中央今年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扶持力度。要认真研究怎么让农民直接从这几百亿元资金中受益。现在一些本来应该由农民获得的钱,一部分被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拿走了,一部分被流通环节拿走了。以农业生产资料为例,根据调查,2004年上半年农资价格平均上涨 15%,一亩水稻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要多开支20多元钱。在一些地方,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后,粮贩子赚了大头,农民只得了小头。既然中央拿出这么多的资金来扶持农业,就应该让农民从优惠政策中直接受益。
背景链接
2004年8月2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受温家宝总理的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回良玉同志汇报了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所做的工作和采取的措施。报告强调,从长远看,我国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耕地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提高粮食供给能力、保持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很大。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种种制约,要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难度仍然很大。2004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的报告等。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3-25/52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