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冬麦主产区大旱凸显中国粮食生产水利软肋


10日的降雪并不能缓解北方旱情,中国水利建设长期存在“历史欠账”,中国农业“靠天吃饭”的情况尚未根本改变。多年不遇的大旱,更是凸显粮食生产在水利方面的“软肋”。

据新华社2月10日报道,尽管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10日迎来了降雪,但对山东、河南、河北等数月未见一滴雨的旱区来说,毛毛小雪显然不能彻底缓解旱情。农民们依然在田头抗旱,期盼几十年一遇的大旱不要影响小麦的收成。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王沟镇南杨庄的麦田里,农民李公善扯着胳膊粗的塑料管从600米开外的河道里抽水浇田。不远处,几台柴油机轰鸣,争先恐后地从几近见底的池塘里抽出混着泥巴的浑水,顺着塑料管流进麦田。

气象部门监测显示,李公善所在的山东省目前正在遭受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威胁。自2010年9月以来,山东累计平均降水量仅12毫米,比常年偏少85%。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月9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甘肃、陕西等8省冬小麦受旱面积达11595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2536万亩,受旱面积占8省冬小麦播种面积的42.4%。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认为,中国水利建设长期存在“历史欠账”,中国农业“靠天吃饭”的情况尚未根本改变。多年不遇的大旱,更是凸显粮食生产在水利方面的“软肋”。

马晓河说,水利是农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中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少,水利设施薄弱,与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在南杨庄,由于地块距离池塘较远,沟渠年久失修,早已失去通水功能。村民不得不花大价钱购买输水管。村民李传祥说,现在管子每米4.5元,从河里抽水需花约2000元买水管才够长,而种粮一年的纯收入每亩也只有400元。

夏粮约占中国全年粮食总产量中的四分之一。马晓河说,降水减少会影响小麦的分蘖,分蘖少,就意味着小麦长成的麦穗减少。如果不采取人工抗旱措施,小麦的产量将会受到影响。由于中国冬小麦主产区持续干旱已对夏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预期增加。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29日正式发布的2011年“一号文件”中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文件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10年总计投入将达到4万亿元。

一些地方已开始挖渠清淤,积极抗旱。在旱情达到200年一遇的山东济宁市,嘉祥县金屯镇杨西村8日从村边的洙水河边新挖出一条50米长的引渠,解决了水源距离耕地较远引水难题,4台大型水泵正开足马力向灌渠里抽水,用于灌溉麦田。杨西村党支部书记西登记告诉记者,全村800亩麦田,已经浇了近200亩,估计全部浇完共需要6天。

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新闻发言人尹长文说,山东省正在紧急建设一批抗旱应急水利工程,预计可新增供水能力1.91亿立方米,全省计划2月底前新建水源845处,延伸470处远距离输水管网,并落实好充足的拉送水车辆。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其中包括中央财政预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冬小麦主产区农民购置抗旱节水机具补贴;再安排中央投资20亿元,继续用于旱区大型灌区改造骨干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等。

马晓河认为,去年春季中国东南地区的旱灾使农业损失严重,今年北方又遭遇大旱,这暴露了中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也充分说明中央“一号文件”侧重水利建设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山东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庆武指出,中国粮食生产主要内部消化,出口量不大,但如果世界市场预期中国粮食减产,进而加大进口数量,可能对世界粮食价格产生影响。总体来看,流动性过剩、农产品价格一直高位,对旱情的心理预期等因素叠加,都将造成粮食价格一段时间将处在上升的通道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冬小麦 粮食 分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