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专家指出,国内粮食安全状况在短期内有保障,但是偏紧趋势比较明显。地方政府往往从自身的利益角度考虑,不是特别的重视粮食增产,所以粮食产量有滑坡的倾向。
据中国广播网2月10日报道,9日下午,国务院又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十项,比如说扩大冬小麦抗旱浇水补助范围,实施东北水道育秧大棚补助等。在十项措施当中有七项都规定了不同类型的补助,另外三项措施是加大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组织实施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
措施都很具体,甚至具体到了一些粮食生产环节,那么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促进粮食生产,这个时候专门就此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有没有特殊的背景呢?
有网友担心,粮食补贴就像是唐僧肉,到下面就所剩无几了。是不是这回事呢?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看一看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的评论。
主持人:刚才有网友的第一反映是粮食形势严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也警告,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干旱;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聚焦水利,似乎也是和粮食生产有关,李教授您觉得,我国的粮食形势是不是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
李国祥:确实,我们国家由于人多地少,现在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占用了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和水资源。中国的粮食供求关系长期以来都处于一种偏紧的状态。这几年自然灾害也比较严重,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我们国内粮食整体来看,应该说安全状况在短期内还是有保障的,但是这种偏紧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
所以说,今年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对于我们稳定物价、对于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主持人:您说到,这次国务院部署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是为了稳定物价、抗通胀。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说,50个城市主要粮食价格多数上涨,有专家预计,1月CPI的涨幅可能会超过5%,看来这个物价问题非常严峻。
我们知道温家宝总理在农历新年前也曾经两次表态说,今年我们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就是稳定物价。而实现这个目标,粮食是基础。粮食生产对抗通胀的作用到底有多大?粮价在物价中所占的比重有多大呢?
李国祥:粮食对整个物价的影响应该来说有几个方面。第一,它的价格上涨直接带动了CPI的上涨,因为居民直接购买口粮,它在消费当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是随着我们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比重下降比较明显,目前大约只占3%。
现在的粮食价格大概上涨了10%多一点,这一部分对整个物价影响应该来说是在呈现一种减弱的趋势,但是粮食是很多农产品生产的原料或者是基础,像现在老百姓吃的肉、蛋、奶越来越多,都要饲料粮来进行转化。
所以粮食价格作为其它农产品的成本、作为加工食品的成本,它的上涨就会产生连锁反应,这对整个物价的推动作用应该说越来越明显。这样来看,粮食价格在我们国家起着一个标杆作用,其它的农产品价格往往跟粮食比较,粮食价格波动,其他价格也会相应地波动。
李国祥:首先来看地方政府,目前根据我们在农村调查,很多地方就反映,种粮对于当地的财政只有负担,好像没有带来税源,对地方经济发展没有什么贡献,有贡献也是全国的。再加上这几年我们也是经常遭遇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因此,地方政府对于抓粮的积极性一直不高。
地方政府往往从自身的利益角度考虑,不是特别的重视粮食增产,所以粮食产量有滑坡的倾向。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认为,这么多自然灾害,工业化占用了耕地,我们的粮食老是喊有危险,但是我们仍然有饭吃。我想,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对于我们农民来说,首先要看到,这几年的粮食价格相对比较高,跟过去相比较,农民赚的钱还是比较多。我们通过对一些地方的了解发现,过去农民一亩地种粮赚200块钱了不得了,现在一亩地赚个600块钱问题不大,或者说600块钱应该是很普遍的。
但是相比较而言,生产资料价格都涨了。比如说化肥价格、种子价格、劳动力价格、土地租金都上涨了,这些成本价格的上涨幅度都超过了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而且像果树、花卉、蔬菜等其它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要高于粮食价格,种植这些经济作物每亩的效益也要明显高于粮食生产。所以这样比较来看,农民的种粮效益下降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2-10/5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