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去年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旱灾、洪灾和泥石流,这些自然灾害凸显出中国亟须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重视水资源,重视水利改革,是我们对过去传统水利管理思路的一次重新审视,是重大领域改革的一次突破。
新华社1月29日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第八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因此,要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未来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也就是说总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水利建设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回想建国以来我国水利建设,在大跃进期间曾经达到过高峰,当时流行的是“大炼钢铁,大办水利”,水利工作提出了以小型工程为主、以蓄水为主、以社队自办为主的“三主方针”,兴起了大规模的兴修水利群众运动,在许多地方取得了相当成绩,建设了大量工程。虽然说有不少工程属于半拉子,但整体而言,大跃进时期的水利建设并非只有“过”没有“功”,甚至可以说“功”还是大于“过”的。按照1961年的统计,大跃进期间,我们修建了900多座大中型水库,主要集中在淮河、海河和辽河流域,灌溉面积从4亿亩增加到5亿亩,对当时的防洪、抗旱、排涝起到很大作用。截止到1976年底,全国有大中小水库85400多座,总库容4200亿立方。回望历史,应当全面、辩证地看待。当然,建国后30年的水利建设模式主要是依靠农民义务修水利和中央财政投入办水利相结合,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人民公社的解体和中央地方财政的分开,这种模式便难以为继了。
一号文件提出了水利改革的规划,这其实是对上世纪80年代以后30年水利发展的一次新的“大跃进”。当然,这个大跃进并非当年那个,此次是建立在形势需要、发展需要基础之上的大跃进,甚至是对过去一段时间水利建设不足的一次“大补课”。中国去年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旱灾、洪灾和泥石流,这引起了中央政府的警惕,而这些自然灾害凸显出中国亟须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重视水资源,重视水利改革,是我们对过去传统水利管理思路的一次重新审视,是重大领域改革的一次突破。
不得不指出的是,近年来,我国土地市场红红火火,土地红利成为了不少地方政府的关键性财政来源。但是,土地红利终究有吃完的一天,房子终究有不能再多盖的一天,我们不能总是消耗,更需注意回报土地、回报社会。水利建设说白了就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回报,土地需要灌溉,农业需要投入,有投入才有更高的产出。“水利兴,农业兴”,自古皆如此。中央决定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无疑是“取之于土地,用之于土地”,这是正确的、科学的公共财政观。
相对于我国铁路、公路、机场建设的如火如荼,水利这一重大基础性建设相对来说是较为缓慢的,这主要在于水利的回报不像前三者那样明显、短期内即可见成效。但是,水利建设才是更基础的建设,不仅对农业有利,对农民有利,对很多行业的发展也是有利的。水利投资不但会直接推动相关水利建设公司发展,还会带动上下游各类产业的需求,促进工程建造、管道管材、水电设备、节水设施、水力发电和污水处理等行业的发展。因此,算经济账,水利投资也是划得来的。
经济账划算,政治账更划算。水利建设搞好了,洪灾、旱灾少了,农业发展稳固了,农村社会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人心也就更安定了。有了广大农村的安定,整个社会不也就拥有安定的大基础、大环境吗?故而,新世纪第八个中央一号文件管得长远,管得具体,是未来极其重要的战略选择,各地均应加以响应,积极落实,使“大水利”再度兴旺,并由此步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2-01/52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