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棉价坐上了“过山车”政策如何稳定棉花生产


  编者按:棉花生产的稳定,不仅事关农民利益,对于加工企业及下游纺织行业等的健康发展也很重要。今年棉花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原因何在?农民的利益是否得到保证?近日记者深入棉花主产区采访了种植户及相关企业,求解上述问题。

  农民:棉价忽上忽下,生产缺乏“指南”,期待稳定价格

  截至11月22日收盘时,郑州期货交易所期棉主力合约CF1105收盘报在25225元/吨,离11月10日年内最高价33720元/吨跌去25.2%。随后,棉价一直低位徘徊,进入12月初,价格有所回暖。

  事实上,在棉价掉头向下之前,2010年国内的棉花价格一直在向上拉升,并屡创新高。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称,今年1—10月328级棉花月均价从14932元/吨上涨为24701元/吨,涨幅达80.9%。

  暴涨暴跌,棉价又坐上了“过山车”。棉农无奈,收购企业无所适从。

  宋奎林家在河北省冀州市徐庄乡王家庄村,这个村90%以上的农户都种棉花。宋奎林今年种了23亩,产了1万多斤棉花,到11月初基本全都采摘完毕。10月初,他以每斤4.3元的价格卖了3500斤,虽然这个价格已经比去年高出1元钱,但随后棉价一天涨似一天,让他有点“后悔”自己卖早了。11月上旬,当每斤价格接近7元时,他基本把手里余下的棉花都出售了,之后没几天棉花收购价开始下跌,村里尚未出售的农户开始“后悔”。宋奎林说,“现在一亩棉花的成本不算人工费就有六七百元,我们肯定是盼着价格高点儿,但这样一会儿涨一会儿跌太没谱儿了,我们最想要的是稳定的价格。”

  11月10日,湖北省沙洋县李市镇的籽棉价格是每斤7元。彭岭村二组农民周文清因为到潜江打工,错过了机会,村里大部分棉农都与这个“巅峰价” 擦肩而过。价格随后便以每天0.5元的速度“跳水”。11月30日,当地籽棉价降到每斤4.8元,周文清说这个价格还能接受,但是他对明年的棉花种植表示担忧。

  稳定的价格,同样是衡水盈海棉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及旺林的期待。11月30日,盈海棉业打出的收购价格是每斤5元—5.5元,但是一上午过去了没见一个农民来卖棉花,车间里加工皮棉的生产线也已停工多日。“经历了之前的高价,现在这个价格棉花根本收不上来,而且我们也不敢贸然加工了,一吨棉花就亏将近2000元,再等等看。”及旺林说,棉价忽高忽低,对农民、加工企业、下游纱厂等环节都无好处,稳定的价格对产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专家:棉价上涨有合理因素,但“暴涨暴跌”加大市场风险

  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2010年棉花价格上涨成因复杂,有其合理因素,但也带有通货膨胀特征和非理性的价格投机色彩。

  首先产不足需,棉花供求紧张。今年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主要产棉区普遍出现减产。国内皮棉预计产量约640万吨,用量却在1080万吨左右,产需缺口440万吨左右。全球产需也处于紧平衡状态。

  其次植棉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棉花价格有内在的合理价值回归需求。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种棉成本日益增加。同时,与种植粮食或其他农作物相比,种棉比较收益偏低。专家表示,如果粮棉比价过低,将进一步挫伤农民明年种棉积极性。

  此外,原材料涨价预期走强、多元收购主体入市竞争加剧、部分投机资金和社会游资借机炒作等,也对棉花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消息显示,由于前期价格大涨,整个棉纺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成交量普遍萎缩,同时由于价格的剧烈波动使得棉纺企业普遍不敢接大单、远期订单。目前,中下游厂商担忧高价采购后的风险,部分织布企业或降低开机率,或只生产订单。

  日前,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7部门联合召开的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认为,棉价短期内过快过度上涨,蕴含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业内人士分析,前段时间棉价上涨过快,已经出现虚高,回调理所当然。但是专家也提醒,2003年度就出现过棉价暴涨后又暴跌的情况,对棉花和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这样的教训应该汲取。

  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棉花生产

  当前,我国的棉花生产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专家用三个“越来越大”概括。首先棉花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其次外棉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第三稳定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从发展趋势看,棉花需求增长与国内供给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如果在棉花供应上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将不利于我国棉纺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棉价虽然上涨较多,但与粮价相比仍相对偏低,而且种棉机械化程度低、费工费时,市场风险大,稳定棉花生产的任务艰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皮棉 农民利益 回归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