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说:“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粮食是最重要的资源,其地位无可比拟。
因此,食品类价格上涨,民众倍感压力,政府也紧张。于是,“国十六条”问世,意在去除粮价、菜价、肉价等的上涨之翼。
我们有必要知道,上涨之翼在哪里?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一份粮价研究报告,认为:2009年,国际投机资金主要集中在能源、金属、油脂类商品中,在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2010年有可能借机转投前期涨幅较小、目前价位较低的粮食品种,粮食产品的金融属性有可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推高粮价。
果如所料,粮价上涨在2010年显得势不可挡。
实际上,即使没有热钱涌入,国内的流动性问题也不可小觑。中国货币供应量的飞速增长(媒体报道称超发43万亿元),决定着,相关资金必然要寻找流向。食品类价格由此拉开上涨序幕。
问题在于,任何炒作都面临着各种风险。因此,在流动性充足的前提下,决定投机严重程度的其实在于风险的大小。
我们知道,发达国家对农业的补贴一直非常高。像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农场主的收入80%左右源于政府补贴。不妨看一个具体的例子:2007年,中国猪肉价格飞涨,而同期德国的猪肉价格却远低于中国。原来,德国政府给每头猪补贴大约30欧元(折合人民币312元)。仅这一条,德国猪肉价格就没有涨上去的理由。而国内的养殖户,养一头猪的税费加起来就达80元左右。
发达国家长期实行工业补贴农业的政策,而我国的农业却常常受到工业的挤压,最典型的当属农产品[19.85-1.68%]价格的低迷(国内粮价普遍低于国际粮价)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导致农民的利益受损。由于农业生产的利润太低,导致农民的积极性受挫,在一些地方,土地撂荒比例甚至在20%以上。
显然,这种现状降低了投机者的风险,是他们敢于炒作农产品的根本原因。倘若农民种粮、养殖得到更多政策扶持,获取更多收益,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农产品这种随处可见,储存成本又高的东西,谁敢轻易去炒呢?
因此,控制物价,一方面要收缩货币供应量,从源头上减小流动性,另一方面,也要让农民得到更多的收益和鼓励。这才能真正消除粮价上涨之翼。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12-02/50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