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华财讯]“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1069.34亿元加大农业补贴力度,今年秋粮又获丰收,使中国粮食生产连续6年增产。
中国财政部网站11月4日消息,今年秋粮又获丰收,使我国粮食生产连续6年增产,这与中央财政着力落实中央“十一五”财政支农规划,不断加大投入和丰富补贴内容密不可分。
据财政部农业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1069.34亿元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支撑、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等环节为重点,逐步形成了支持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技术与服务资金、农业资源生态保护资金和农业防灾减灾资金等四类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方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共安排资金1069.34亿元,设立了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畜牧良种补贴、高产创建资金、畜禽标准化养殖扶持资金、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和能繁母猪补贴资金等专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在这些补贴政策中,农作物良种补贴从2006年的41.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04亿元;补贴品种从2006年的4个品种扩大到2010年的10个品种。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为加快优良品种的普及推广,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加粮食单产和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从2006年的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5亿元;补贴机型从“六机”(大中型拖拉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收割机、插秧机、秸秆还田机)扩大到12大类45个小类180个品目,基本覆盖了农林牧渔业生产主要的机械设备;补贴范围从2009年起扩大到了全国所有的农牧业县(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对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稳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支持提高农业技术与服务水平。中央财政“十一五”期间共安排资金182.41亿元,设立农民培训经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试点补助、测土配方施肥补助、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农业(包括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专项,提高对农业生产的技术与服务水平,解决农业生产中先进适用技术少、推广难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从2006年的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围绕服务“三农”提高劳动技能,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需要,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按248元/人、360元/人和410元/人进行补贴,为鼓励和扶持农民积极创业,促进拉长农业产业链,扩大农业和农村就业渠道,为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和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为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中央财政于2009年设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试点补助经费,2009-2010年共安排资金15.7亿元,支持1570 个项目示范县进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培育了一大批观念新、技术强、留得住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了一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构建了“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通道,对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支持农业资源和生态保护。为加大农业资源和农业生态保,中央财政设立了退牧还草饲料粮补助经费、草原保护治理补助资金、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试点、渔业资源保护及渔民转产补助资金等专项。“十一五”期间共安排上述资金77.08亿元,其中2010年安排19.24亿元,比2009年增长7.2%。为缓解我国西部等地草原生态功能严重退化趋势,中央财政积极研究对“三牧”的支持政策。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将投入资金134亿元,从2011年开始在内蒙古等8个西部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政策,实施牧草良种补贴,加大对牧区教育发展和牧民培训的支持力度,促进牧民转移就业。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推动畜牧业和牧区发展,促进牧民增收。支持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中央财政设立了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经费、动物防疫经费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等专项资金。“十一五”期间共安排上述资金211.74亿元,其中2010 年安排68.53亿元,比2009年增长66.8%。这些救灾政策措施的实施,为灾区农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因灾损失,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11-04/5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