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三系杂交小麦关键技术研究获重大突破


  新华网太原10月17日电:以冯树英命名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FA)”2010年5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经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全球科技查新后肯定为世界首创。冯树英说,从试验成果看,利用“F型小麦不育系”培育出的杂交小麦品种,可以实现增产20%以上。

  杂交小麦与杂交水稻一样具有重大意义。一般常规小麦品种增产在5%左右,杂交小麦增产可达到15%甚至更高,被认为是世界未来粮食增产的希望。

  小麦是一种自花授粉作物,杂交育种难度很大,杂交小麦技术因此成为全球粮食增产的重大核心技术。具备“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三系杂交小麦技术更被认为是杂交小麦研究中最难的课题。

研制杂交小麦的关键环节是要有合适的雄性不育系母本。冯树英说:“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引进‘T型小麦不育系’,近50年来以其为母本进行了数以亿计的配对试验,但其结实率不足50%,根本无法达到增产的要求。”

1980年起,冯树英和助手们另辟蹊径进行种质创新,大胆采用6倍体普通小麦近缘杂交的方法,经过30年的不断试验,终于培育出完全自主创新的新型小麦不育系。

  2010年5月5日,农业部在运城召开了“FA小麦不育系田间现场审查会”,完成了FA品种权鉴定工作。国家级小麦育种专家考察后一致认为, “F型小麦不育系”突破了美国“T型不育系”难恢复的瓶颈,其杂交种的恢复度达到95%以上,杂种优势十分明显,为中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冯树英说,“F型小麦不育系”研制成功,只是实现了杂交小麦技术关键环节的突破,是“中点”还不是“终点”,还要经过不断的配对试验,研制出适合各地推广种植的杂交小麦新品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品种 粮食 母本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