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唱凯堤决口附近的临川区罗针镇,到重灾区余江县锦江镇,再到鄱阳县乐丰镇晚稻扩种点……一个月前的汪洋泽国,如今已是沟渠井然,秧苗葱绿,赣鄱大地喜露新颜,正满怀信心地期待金秋的到来。
变重灾区为丰产区,变轻灾区为高产区。面对特大洪涝灾害给我省粮食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早稻减产已成定局的罕见灾情,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大灾之年,要千方百计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不减收,稳定全年粮食生产的目标,并明确了确保80万亩、力争100万亩的晚稻扩种目标。
目前,全省已落实晚稻种植面积2477.55万亩,比去年增加142.55万亩,晚稻长势良好。
挖潜力扩面积
无疑,要弥补早、中稻因灾损失,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定,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要扩大晚稻种植面积。
正是形成了这一清晰的共识,省农业厅提出晚稻改扩种目标:全省计划扩种晚稻102.39万亩,绝收中稻改种晚稻28.31万亩,全省改、扩种晚稻面积130.7万亩;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改扩种途径,即利用湖区、库汊、坝下等水源条件较好的耕地扩种晚稻,利用旱作物因灾绝收田扩种晚稻,利用零星未种耕地和其他耕地扩种晚稻,利用绝收中稻田改种晚稻。
为鼓励各地充分挖掘扩种晚稻潜力,省农业厅出台四项鼓励政策:免费供种,对9个扩种重点县扩种50万亩晚稻所需要的种子,全部由省农业厅免费提供;享受补贴,所有扩种面积全部列入粮食补贴政策范围,同等享受晚稻粮食补贴,并对单户扩种面积达100亩以上的,同时给予种粮大户补贴;评先优先,把扩种面积落实与完成情况,作为评定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和高产创建组织奖的重要依据;项目倾斜,承担了扩种任务的县(市、区),特别是9个重点县,在安排现代农业、大户粮田工程、高产创建、土肥、种子、植保等涉粮项目时,优先考虑,并适当倾斜。
保供种、保秧田、保耕种
俗话说:“农时不等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今年特大洪涝灾害发生时,我省晚稻已进入育秧期。扩种改种不仅要再播种、再育秧,还要保证及时栽插,农时非常紧迫。
为抓好晚稻扩种工作,省农业厅在将150万公斤救灾种子无偿下发各受灾县改扩种晚稻的同时,调剂储备了60万公斤晚稻早熟品种及大量的翻秋早稻种子,确保晚稻改扩种用种需求。在抓好保秧田工作中,各级农业部门采取借田育秧、集中育秧、工厂化育秧等形式,加紧落实晚稻秧田,确保水退到哪里,秧就育到哪里,确保了晚稻扩种的用秧需要。
保耕种如火如荼。针对灾后劳动力紧张的现状,省农机部门迅速组织200多个农机维修服务小分队深入灾区,加紧抢修农机具;突击改装圆盘犁等机具,并及时组建农机助耕队开展机耕服务,在重灾区实行每亩40元的机耕作业补贴,做到洪水退到哪里,机耕服务队就跟进到哪里。据了解,全省共投入9万台(套)排灌机械、3000余台大中型拖拉机、7000多台插秧机抢种晚稻。
强服务,防灾减灾夺丰收
我省下拨了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6000万元,支持灾区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同时,省财政专项安排4000万元灾后恢复农业生产资金,用于集中采购种子、救灾物资和农机翻耕补贴等。省农业厅及时编印下发2万余份《农业抗洪救灾技术手册》,提出开展农业灾后恢复生产的十条意见,并在第一时间派出指导组分赴重灾区帮助受灾群众生产自救,开展灾后重建。
要实现早稻损失晚稻补的目标,加强晚稻田间管理,稳定和提高晚稻单产水平至关重要。针对因气象条件特殊,晚稻秧苗老化、栽插延迟、病虫较重的严峻形势,在栽插基本完成后,省农业厅及时组织专家会商晚稻生产形势,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晚稻田间管理上来,并根据当前的苗情长势,结合天气条件和农民种植习惯,提出调控施肥结构和比例、严控病虫发生和危害、掌控安全齐穗期、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的“三控一加强”工作措施。各级农业部门迅速组织万余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晚稻生产田间一线指导。
我们相信,随着各项政策举措的落实,有了各级干部、广大农民的真抓实干,我省必将实现稳定全年粮食生产的目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08-14/48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