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用工业理念引领现代农业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采珍

  两年前,中央党校《理论动态》课题组到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调研,对该园区用工业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实施产业联动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将其称之为“重庆模式”。

  “两头在园,中间在外”

  课题组所指的“重庆模式”,其特征就是“两头在园,中间在外”。

  重庆利农一把手公司是一家以油脂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农业龙头企业,每年可加工处理10万吨油菜籽。该公司的研发基地、油脂加工中心建在重庆渝北农业科技园区,制种基地建在重庆垫江县,重点商品油菜基地则遍布忠县、丰都等10多个区县。近两年,就是依托这种“两头在园,中间在外”的模式,上述区县的近万户农家通过种植“渝黄一号”,比种植一般油菜平均每亩增收130元。

  渝北农业科技园把农业产业发展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环节,并创造性地将产前和产后放在园区,产中放在农村。园区管委会主任晏其彬认为,产前、产后放在园区,有利于资本、技术、人才向园区集中,产生更高的效率。他说:“产前不仅仅是提供农药、种子等农用物资,更重要的是要提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增效的农业科学技术。产后则主要是确保农产品销售和加工增值。”为此,园区确立了以科技型农业、生态型农业、加工型农业和市场型农业为中心的产业定位。晏其彬说:“通过产前、产后辐射带动产中的发展,又促进了面上的现代农业发展。近年来,园区引进一大批融科研、生产和市场开发于一体的现代企业集群,并通过他们把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中央党校《理论动态》课题组认为,“两头在园,中间在外”的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科技服务、农产品销售和加工增值等问题,成功实现了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联动,使农业产业借助园区这个平台,延伸到广大农村,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为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

  科技园区孵化现代农业

  重庆市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渝北农业科技园区孵化出的一个集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国内外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示范、推广及病毒检测工作为一体的多功能生物技术平台。自2001年科技部批准成立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至今,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靠技术和产品的扶持,使脱毒种薯在三峡库区、渝东南贫困山区和川、黔等地大量推广应用。目前,已在地处三峡库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巫溪县建成了年产万吨淀粉加工厂1个,每年可加工转化当地马铃薯20万吨,帮助当地实现了农产品市场的拓展和产品增值。同时还在重庆长寿区建成10万吨酒精加工厂1个,在涪陵区建成3万吨淀粉加工厂1个,使这些地区实现了种薯—马铃薯生产基地—淀粉加工企业的产业链延长和增粗,产业整体效益大大提升,促进了山区农民种植增收和附近农民离土就业。

  据了解,园区自成立以来,先后建成重庆市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重庆市良种牛繁育中心、重庆市鳄鱼养殖中心、重庆市柑橘组培中心、重庆市渝北区农业科学研究所6个研发机构,并在园区的核心区建成了波尔山羊农业专家大院等6个科技服务机构,成为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农业科技研发机构的聚集区。

  重庆市科委农村发展处处长王勇德告诉记者,为了适应服务企业入驻、服务企业发展、加速产业聚集的需要,园区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重庆北部农业开发(集团)公司,代表园区对投资环境进行打造,对企业入驻进行咨询和全方位服务,形成了高效率的企业孵化能力,先后完成对142个科技型农业企业的孵化和入驻,对园区企业成长和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在园区孵化器和龙头企业的带动扶持下,园区内迄今孵化、开发生产农业高新技术产品的各种新型企业和基地已达220个,就业5万多人。

  建设村的有效途径

  近年,渝北农业科技园区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智能农业”的科研项目,联合科研院所开发建设农业专家系统,指导农民科学生产。目前已在重庆的九龙坡、涪陵等地推广应用9个“农业专家大院”,建成34个电脑农业示范基地和17个电脑农业工作站,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加速了重庆市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铃薯 淀粉 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