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水产品:以养为主总产世界第一出口世界首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几代渔业人的艰苦奋斗,我国渔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渔民生活不断改善,不但成功解决了水产品有效供给问题,而且走出了一条“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道路,谱写了中国渔业发展史上壮丽的篇章,发展成为世界渔业生产大国、水产品出口大国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创造了世界渔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渔业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渔业经济总量显著提升,2008年我国水产品产量4896万吨,是1949年的108倍。渔业产值在大农业中的份额由建国初的0.2%提高至10%左右,是大农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水产品出口106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6%,连续9年位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
  渔业已成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支撑。水产品实现了有效安全供给,解决了城乡居民“吃鱼难”问题,为保障我国农产品市场供给和食物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水产品人均占有量由1949年的1公斤左右提高到36公斤,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6倍,有效改善了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增进了人民健康水平。
  渔业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渔业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事渔业生产走上了富裕之路。2008年渔业从业人员1454万人,渔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93元增加到2008年的7575元,增长81倍,高出农民人均收入2000多元。
  捕捞渔船经历了动力、机型、材料和装备的变革,渔港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水产原种良种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养殖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水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2008年,全国有各类水产加工企业9971家,加工能力达到2197万吨/年,比1978年增长了22倍。渔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由过去菜篮子里的一条小鱼,逐步发展成为集养殖业、捕捞业、加工流通业、休闲渔业等为一体的产业新格局,形成了以黄渤海、东南沿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和长江中下游优势养殖区为主体的“两带一区”区域布局。以企业为龙头,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渔业产业化组织不断壮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一直以来,渔业等同于撒网捕鱼。由于渔业资源日渐枯竭,渔业及时转变生产理念,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开始了向“以养为主”的重大政策调整。 1990年水产养殖产量首次超过捕捞产量,成为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截至目前,我国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0%。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理念、养殖方式发生转变。即从传统养殖向健康养殖的转变,由数量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节水、高效、生态、健康型养殖模式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主体。设立禁渔期、禁渔区,伏季休渔、大规模人工鱼礁及增殖放流等一系列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措施得到加强,渔业资源衰退的状况得到了有效遏制,渔业生态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加快渔业科技创新步伐,加速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将渔业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促进渔业又好又快发展。我国渔业始终注重保护渔业资源环境,制定了一系列重大资源养护制度和措施,不断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修复力度,渔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以1986年《渔业法》颁布实施为标志,形成了以《渔业法》为基础,相关涉渔法律法规规章为补充的渔业法律体系。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章,渔业经济活动与行政管理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目前,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基本都设立了渔政机构,有渔政执法机构2743个,渔政执法人员3.3万人,执法船艇1943艘,执法车1266辆,成为我国海洋和内陆水域一支重要行政执法力量。以法律形式确立了 “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建立了养殖水域滩涂确权发证、捕捞许可、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保障了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60年来,我国渔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模式,不仅符合我国国情,而且突破了世界渔业发展过分依赖天然渔业资源的旧模式,拓展了我国渔业发展的空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渔业发展道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产品 连续 基础设施建设 原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