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农业连续5年增产的高基数上,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要维护粮食安全,关键是确保粮农的比较效益不下滑,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尤其是主产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已经是独立的经济主体,他们是否具有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关键要看种植粮食的经济收益情况。李国祥指出,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保护和提高了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的大局。
李国祥说,要提高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首要因素是要能够保证农民的粮食卖上好价钱。上世纪80年代前期和90年代中期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最大的诱因是连续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在粮食市场放开的情况下,粮食市场调控的重点应是促进粮食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同时要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对此,国家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并进一步落实各地区的粮食安全责任,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加强粮食战略工程建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9-04-10/44452.html
上一篇 : 中非现代农业合作项目洽谈会5月在武汉举办
下一篇 :早籼稻期货有利于指导农民种粮卖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