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业最需要科技与加大投入


        本报评论员熊仁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该规划明确的提出,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亿亩,基本农田面积15.6亿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8亿亩以上,粮食单产水平达到700斤。

        从数字上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12年)实现10% 的增长并不算困难。在这一规划出台的同时,就有消息称各省上报的粮食增产计划达到国家计划的两倍。但我们必须重视的是,我国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并没有太多的增长空间,反而存在减少的可能。而另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耕地资源垦殖率平均为14%,在北方地区甚至高达32.6%,而世界平均垦殖率仅仅为11%。在生产压力下,我国耕地资源的超负荷使用可能会影响到土壤质量和耕地可持续利用。

        科技进步是另一个值得期待的增长潜力,我国正是通过不懈的农业科技突破,实现了现在的农业生产奇迹。我国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李振声曾经分析了我国历史上的粮食增产方式,认为我国粮食增产方式历经三个阶段的转变,第一个阶段就是20世纪50年代粮食总产量由粮食播种面积决定,第二个阶段就是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的粮食单产增长促进总产量提高,第三个阶段就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形势下粮食播种面积主导阶段。

        通过这一增长阶段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科技进步即单产提高的手段在促进粮食总产量提高方面的作用已经开始减弱,因此,我们的长期规划应有其他方面更为可靠的依托。

        我国农业的短板在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农村集体行为的淡出需要国家以财政支出的方式填补。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财政支出从1978到2007年一直处于加速增长的状态,而对于农业基本设施的支出却在1999年、2002年、2005年、2006年出现了绝对数量的减少。特别是1999年比上一年度减少103.2亿元人民币,而当年农业基本设施支出总额才仅有357亿元。而正是从1998年开始,我国农业产量出现了连续5年的减产,直到2007年还未恢复到1998年的水平。

        现在我们的短板在于农田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而这一部分正是政府投入所应该加强的领域,粮食生产计划不仅应该以粮食产量为指标,也应该将加大农业资金投入作为标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耕地 农业生产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