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小麦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小麦赤霉病
        1.症状: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麦区都有发生,在华北麦区发生更加普遍。自幼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尤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
  苗枯由种子或土壤病残体带菌引起,在幼苗的芽鞘和根鞘上呈黄褐色水浸状腐烂,严重时全苗枯死,病残苗上有粉红色菌丝体。茎腐发病初期,茎基部呈褐色,后变软腐烂,植株枯萎,在病部产生粉红色霉层。穗腐在小麦开花或开花以后发生,初起时在小穗颖片上出现水浸状病斑,后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发病小穗随即枯黄。田间潮湿时,病部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后期穗部出现黑色小颗粒,即子囊壳。
  2.发病规律:小麦赤霉病由镰孢真菌若干种引起,其病菌在土表玉米秸秆、病麦组织等作物病残体上越冬,春季温湿度适合时产生子囊壳,成熟后子囊孢子经气流传播到小麦穗部,条件适合时造成侵染。小麦赤霉病属典型的气候型气流传播病害,其发生受天气影响很大,小麦抽穗扬花期如遇连续3天以上有一定数量的降雨,即可造成赤霉病大流行。其发生流行具有暴发性和间歇性的特点。
  3.防治措施: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应以选择抗病品种为主,配以适当的农艺措施,采用必要的药剂防治。
  ⑴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如“潍麦8”、“鲁麦22”、“良星99”等,结合深耕灭茬,销毁在土表的玉米、水稻等作物残体,消灭病源,以及采取开沟排水、合理施肥等措施,以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⑵药剂防治。抓住药剂防治关键时期,在小麦开花至灌浆阶段,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或用多菌灵超微粉、胶悬剂有效成分40-50克,加水适量喷雾,5-7天喷1次。
  小麦白粉病
1.症状:白粉病是小麦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是由子囊菌亚门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毫米的白色霉点,后霉点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或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白色至浅褐色,上面散生黑色颗粒。病叶早期变黄,后卷曲枯死,重病株常矮缩不能抽穗。
  2.发病规律:小麦白粉病的分生孢子萌发温度是5-30℃,适温为10-18℃,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水肥过量,植株生长过旺、徒长,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浸染;植株组织幼嫩、生长衰弱、抗病力下降,会导致白粉病严重发生。小麦品种间的抗病性能也有显著差别。
  3.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和灌溉,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配合施用;促进通风透光,减少倒伏,降低湿度,使田间小气候有利于小麦植株的健壮生长。药剂防治可每亩用20%禾果利或用15%三唑酮100克兑水25公斤喷雾,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100克防治则效果更好。
  小麦蚜虫
1.症状:小麦拔节抽穗后,麦蚜危害多集中在茎叶和穗部,病部呈浅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麦蚜在直接危害的同时,还间接传播小麦病毒病,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危害最大。
  2.防治方法:⑴农业防治。秋翻冬灌,铲埂除蛹,清除田边地头杂草,破坏蛹越冬场所;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选择抗病、抗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保护天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⑵药剂防治。每亩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或用50%抗蚜威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
  小麦吸浆虫
1.症状:小麦吸浆虫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或危害花器,造成秕粒、空壳,轻者减产20%-50%,重者减产达60%-90%,甚至颗粒无收,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该虫虫体小,危害隐蔽,不易发现,容易错过防治适期,所以农民朋友要密切关注植保部门发布的小麦吸浆虫预测预报,抓住关键时机,进行科学防治,控制其危害。
  2.防治方法:蛹期是小麦吸浆虫防治的最关键时期,山东省一般在4月20日左右,用无公害农药防治。成虫补治是控制小麦吸浆虫危害的最后一道防线,山东省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两手扒开麦垄,一眼看到有2-3头成虫时就可开始施药。
  在防治以上病虫的同时,还要注意小麦条锈病、小麦纹枯病、小麦红蜘蛛等病虫害的防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喷雾 品种 小麦赤霉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