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权威解读:5955亿元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取得五大成效


        近7年来,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各项支出的年均增幅超过了20%。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5955.5亿元,增长了37.9%,其中中央财政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达到1027.7亿元,增长了107.7%。巨额的财政支农资金犹如春天的甘霖,给广阔的农村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 

       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2004年以来,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一系列强农惠农的财政政策陆续实施。这些财政政策总体上可分为两类,即以“少取”为特征的税收政策和以“多予”为特征的支出政策。其中,以“四减免” 为主的税收政策成功地实现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目标,以“四补贴”为主的支出政策则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粮食生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通过支持“六小工程”、“两免一补”、“三奖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2008年,财政增加了直接补贴额度,扩大了补贴范围,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了防汛抗旱、动物防疫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进一步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此外,还通过支持“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大农村财政减贫力度等方式,拉动了农村消费。
 
        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由于财政支农资金连续多年稳定增长,农业发展形势良好,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居民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促进农业生产方面,2008年财政预算安排了165亿元用于对粮食生产大县的奖励,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预算安排资金1022.8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农村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2008年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两项直接补贴资金规模达到633亿元,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而在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方面,财政支农资金也起到了明显的导向作用。

        在2008年,尽管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经历了重大自然灾害以及多种困难的考验,但财政支农资金作为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和农村居民信心的重要支撑,在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带来了令人欣慰的成果:2008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5年连续增产,达到5.29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农垦经济实现生产总值 22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样保持5年连续增长,达到4761元,与1978年相比增加了近35倍,增速达8.0%,高于近5年7.5%的平均水平,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

        财政支农资金重点投向农村社会领域,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财政支农资金总量逐年增加的基础上,资金结构不断优化,资金投入的针对性得到提高。近年来,我国公共财政重视改善民生,逐步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纳入保障范围。2008年,财政预算安排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1245.2亿元,比2007年增长96.5%,其中,支持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 611.4亿元,用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支出90亿元。由于财政支农资金重点投向农村社会领域,农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资金投入的有效性。到目前为止,我国约有1.4亿农村中小学生享受了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110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了生活补贴,逾 8.15亿农民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4284万农村困难群众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

        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还体现在资金投入形式灵活,能够及时地保证支农资金的需求。为了应对当前北方部分地区严重旱情,支持抗旱保收和春耕生产,财政部提前拨付农资综合补贴资金716亿元和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同时,为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兑付到农民手中,改变了按季均衡拨付的方式,将粮食风险基金中央补助款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存量部分一次性全部提前拨付到各省份。由于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具有较高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较为充分地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对支农资金的需求,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基础设施建设 粮食 农民增收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