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跟水产品有关的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当属“无公害”了。但是放眼各地水产市场,真正的无公害水产品究竟能有多少呢?很少,的确很少。在各个水产市场上,多宝鱼现在肯定是有无公害身份证的,还有一些品牌化比较高的水产品也有相关的无公害证明。但是除了这些,其他的无公害水产品的确就很少了。如果说在水产市场上销售鲫鱼销售对虾还要让商户或者基地提供无公害证明的话,看起来似乎是个滑稽的事情。对水产商户们来说,如果整个市场趋势是无公害的,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商品也都弄成是无公害的,但是如果让他们自己主动确认自己所销售的水产品是无公害的话,这个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当然,这个并不是整个水产市场无公害水产品很少的主要原因。原因应该在源头,在养殖基地那里。
可以这么说,无公害是个系统的过程,首先养殖环境必须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整个养殖、捕捞、包装、贮运、上市等各个环节都必须进行无公害规范性操作,将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质量安全允许范围内的水产品。所以从这个过程来看,无公害水产品在根本上来说是由养殖基地决定的,养殖者本身具有高度的无公害意识,在养殖过程中才能自然而然地进行规范性操作。养殖户的无公害意识除了体现在养殖过程中规范性操作之外,还应该表现在对基地生产的水产品进行无公害区别上。在去年11月底,在新疆地区,由于进入市场的无公害鱼没有具体的标识、和普通鱼混合销售后,价格怎么也上不去,结果就出现了无公害鱼沦落为普通鱼的场面。由于无公害的操作过程中肯定会增加无公害鱼的成本,这就导致了无公害鱼的市场价格肯定要比普通鱼价格高。要想解决无公害鱼和普通鱼在这个方面的劣势,养殖基地必须在无公害规范性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无公害成本,当然,这个是在保证水产品无公害的前提下进行的。
当然,相关部门也必须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药物残留抽查来对养殖基地进行监督,这种监督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每抽查一次,都必须是彻底的,而不只是走走过场走走程序,如果抽查变成一种“秀”的话,那样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抽查的结果当然是给水产品戴上无公害的身份证,或者是标签或者是相关认证证明文件。对于养殖基地来说,相关部门发放的“无公害身份证标签”和“无公害证明文件”是一种资源,如果这种资源被某些人不正当地利用来谋取不正当地利益,那“无公害”也就成为了一种形式,成为空谈,后果一样很严重。
无公害水产品是否能大规模地深入市场,还和消费者有一定的关系。虽然说消费者对无公害水产品很支持,但是如果无公害水产品和普通水产品的价格相比要高出很多,高出了消费者的承受压力。在消费能力没有提升的情况下,消费者会退而求其次选择普通水产品,或者干脆在日常减少水产品方面的消费,这对水产品行业来说是最致命的。
所以当前无公害水产品进入市场是没有问题的,最关键的是如何做到既是无公害水产品,价格方面又不是太高于普通水产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8-01-22/41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