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联合召开的高毒农药替代项目总结会上了解到,我国每年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面积60多亿亩次,使用农药制剂100万吨左右,折合有效成分近30万吨,超过美国而成为全球第一用药大国。在2005年以前,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以下简称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使用量占农药总使用量的25%左右。
为了解决我国高毒农药使用量过大,造成在人畜中毒、农产品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国务院在2003年12月批复了农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关于削减生产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方案》,决定自2004~2007年分3个阶段完成削减工作,即自2004年6月30日起,禁止销售和使用含有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复配产品;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在农业上使用。这是一项关乎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大局的重要决策。
据了解,在实施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禁用前,在实际使用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是当时的当家品种,也因长期使用而为广大农民熟悉和掌握。要如期停止使用它们,必须有易被接受和掌握的替代品及相关的配套应用技术提供给农民,才能确保在农作物害虫发生时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又不致使防治成本增加太多,使防治成本和生态效益达到最佳。
从2005年开始,3年内要把农民已习惯并长期使用占总量四分之一的农药替代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替代品筛选和配套应用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就成为农业部门尤其是植物保护部门的头等大事。农业部于2005年启动了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项目,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要求在3年内拿出有效的替代品种,并且减少农药使用带来的施药人员中毒、环境破坏、害虫猖獗等一系列副作用。同时,防治的成本不能太高,不能因此影响害虫的防治和农民的增收。
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主持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共同负责,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一是农药品种筛选。主要进行室内测定,筛选一批高效、低毒的替代品种和剂型。二是开展抗药性、水生生物毒性、对天敌毒性和害虫再猖獗等一系列的风险评估。三是配套应用技术研究。在室内筛选的基础上,根据筛选出的最高活性的农药品种,开展田间小区试验,并且研究配套的科学、实用的使用技术。四是示范和推广。按生态区和不同作物、不同害虫,建立一批示范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开展农民田间培训活动,宣传推广高毒农药替代的产品和配套使用技术。
据介绍,自2005年开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实施的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项目,对包括水稻害虫中的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小麦害虫中的麦蚜、小麦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棉花害虫中的棉铃虫、棉蚜、棉红蜘蛛、棉盲蝽蟓,玉米害虫中的玉米螟,蔬菜害虫中的小菜蛾、菜蚜、烟粉虱、甜菜夜蛾等害虫,开展了田间药剂活性筛选试验、配套应用技术试验,用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各种药剂,针对各个防治对象进行了试验,试验了各个药剂在不同的剂量、不同的施药环境、不同的施药方法、不同的施药时期等条件下对各种害虫的防治效果,筛选出了用于替代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品种,并对这些品种和使用技术,进行大面积的示范试验。经过2005年和2006年两年的工作,共安排了田间筛选试验132项,大面积示范试验77项,先后筛选出了29个农药品种,配套应用技术43项,作为替代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品种和使用技术。
为做好高毒农药替代和禁用工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全国各省(区、市),除西藏外,都组织开展了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根据试验筛选和示范的结果,专门下文发到各省级植保站、农技中心,对替代品种作重点推广。此外,还分别通过《农民日报》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和宣传,使得甲胺磷等药剂被禁止使用后,农作物害虫能够有相应的药剂和配套技术来进行有效控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为了提高全社会对高毒农药替代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促进农药生产企业、农药零售商重视生产和销售替代药剂品种,帮助农民掌握并完善替代药剂的使用技术,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还先后共同编印了《全面禁止使用五种高毒农药》、《高毒农药替代产品和技术挂图》各10万份,免费发放到各省张贴,并编印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适用农药品种指南》3000册,免费发放到各无公害生产基地县;还在《农民日报》等媒体上开展专栏宣传,及时公布有关高毒农药禁用与替代的信息和技术。并安排各省开展广泛的农民技术培训,据统计,全国共计培训农民和基层技术人员约500万人次,有力地推动了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和技术的推广。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8-01-21/41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