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棉市为何如此“疲惫”


   在我国内陆棉区,自2007年度新棉上市起,棉花购销市场便一直处于低迷疲惫的状态。先是收购市场出奇的冷静,棉价幌子飘飘,售棉人儿寥寥。持续的惜售一直到11月中下旬才开始出现转机,因而,2007年棉花收购市场仅“繁荣”了一月有余便鸣金收兵,收购亦定格于3.10—3.20元/斤,少数收购大亨把棉价一度拉升至每斤3.35元,但毕竟那是钓鱼的饵儿,当意欲多收些资源时,棉花收购市场却是伴随着阵阵寒流而江水东去。除此之外,棉价拉升还依附于物价指数的全面上扬以及棉副产品的历史性高价,在几乎全民公认今年植棉效益滑坡的叹息声中,棉农们意外获得了可观收益。谁助我也?天时?!地利?!人和?!

  棉花艰难入库,再遭销售冷市。一位多年从事棉花经营的业内人士感叹,总说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唯独这棉市是个变化莫测的怪物。按理,时下棉花销售不见底也该过半,可在江苏、安徽、山东等主产区,收购加工企业库存棉花却普遍都在经营总量的50%以上。据了解,构成这种景象的原因很复杂,从江苏大丰地区的调查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纺织厂面临下游产品销售不畅,价格只降不升的压力。稍大些的纺企为了保运转,保吃饭,微利经营,于是进货自然放慢了脚步,加之充盈的棉花资源也令纺企无需为供应资源而发愁。而一些靠微薄的自有资金和亲友、民间借贷办起来的小纺企,则在低迷的市场压力下,纷纷关门停业,或等待转机,或并卖转产。有了这样的下游市场,上游的棉花销售市场按兵不动便成为自然。

  二是资金压力。无论是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还是纺织企业,都存在着资金压力。收购加工企业售棉面临的是半数现款,半数承兑汇票(还有欠款的),且价格上是一压再压,看客多多,成交了。纺织企业进销存比例严重失调,因购原料的钱是“挤”出来的,且还将同样面临产品销售有为数不少的承兑汇票问题,一个个棉企老板成了银行的“钱奴”,强作笑脸苦支撑,游弋棉市苦折腾。

  三是收购企业的“小九九”。2007年度内地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标准级棉花销售成本大约在每吨13200—13500元,按目前的销售行情看,江苏大丰等地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普遍反映标准级棉花最多只能保本销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棉价不升,今后实行保本销售更是困难;二级棉销售按现行价格则处于赔本状态;销售4-6级棉花是有利可图的,但毕竟数量太少,难成大器。

  据收购加工企业的老总透露,现在棉企日子普遍难混,销售上更多是量入为出。随着利息、保管费用的日益增加,棉花成本将逐渐增加,而疲惫的市场,踌躇的涨(跌)幅,令人无法把握。好在棉副价格总是呈现递增的幅度,给了收购加工企业应付时景的润滑,否则,会有许多的业主难以度日。棉花销售市场出现僵持局面也好,购销两旺,货畅其流也罢,这都是正常的物流法则。就棉花而言,价格当然左右着棉市,但下游产品市场的旺疲更是时时向上游传递着市场的讯息,同样左右着棉花市场。

  综合分析棉花市场,疲惫现状仍将维持一段时日,不要指望棉市有往日的大升大降,在这种“温水煮蛙”的情势下,将是对棉市的一次洗牌,一批棉企、纺企会退出棉市,棉市正在呼唤有市场、有实力、有品牌的规模型棉花企业,其抗击市场的能力是强的,只有驾驭市场,才会赢得市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寒流 度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