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菜籽油研究:政策市场博弈


 

  上周上段,食用油承接上周的强势,继续大幅上扬,菜籽油主力合约RO801一度冲击10800,自突破9500关口以来,短短16个交易日里单边升幅达到13.7%,这样的涨势,即便在目前极其火热的农产品牛市氛围中也相当抢眼。

  但在本周后段,期货转为高位回落,菜籽油RO801合约交易重心回落到10500,而豆油Y0805合约交易重心则降到9500。从周K线看,豆油指数收出高位的“射击之星”,菜籽油指数的周K线就更恶劣一些,阴线实体切入上周阳线幅度较大。

  不论是在技术面上,还是在基本面上,食用油整体都是进入了“多事之秋”,也即为进入市场供需与宏观调控博弈的关键时期。我们认为:在未有主导市场运行的力量凸现前,投资者应保持更多的冷静,耐心静观市场变化。我们用下文阐述,并简述对后期走势的看法。

  国家调控态度加强

  食用油价格的上涨贯穿了整个07年,以春节后的花生油上涨拉开序幕,到3、4月份豆油上涨接力,5、6月份的菜籽油因为油菜籽收购价格创出历史新高而上涨,继续推动食用油整体走高。夏季以后,国内进入食用油的消费旺季,而供应方面却因为国内和国外油料减产大局已定,食用油生产原料价格,特别是大豆价格继续上涨,豆油再次充当食用油的领涨龙头,并直接拉动菜籽油、棕榈油上涨,三大油品相互呼应。

  与之对应的是,针对食用油价格连续上涨,国家尽管一再进行政策表态和调控措施,但确为“雷声大、雨点小”,对市场影响轻微。但国家调控态度趋于强硬确是非常清晰的,投资者必须对此高度重视!

  11月5日,国家发改委就加强自律、合理定价、严禁价格违法行为,对食用植物油生产经营企业,提出告诫。国家发改委依据《价格法》郑重告诫,企业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合谋涨价;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不得采取短斤缺两、以次充好的手段搞价格欺诈。

  但清晰的政策指向,却成为食用油价格再次上升的导火索!如何解读国家发改委政策?从市场的表现看,无疑是:正是因为食用油的供需关系已经异常紧张,否则国家发改委难以出台如此措施严厉的告诫!也即是说:食用油价格正在被紧张的需求关系所驱动,走向一个更高的高度!同时,目前农产品大牛市的强烈氛围和市场自身的强大惯性无疑也使调控力量削弱。

  我们认为:国内食用油价格走升,受到一个核心题材的主导:即供应紧张状态始终没有得到缓解!

  辨析当前困局

  07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其它部委连续三次出台对食用油价格的通知,措辞也逐步升级。但市场与政策的博弈结果是清晰的。显然,政策进入了困局。

  国家在近两年对白糖、小麦和棉花都曾采取调控。白糖:06年,国家连续出手13次拍卖国储原糖,白糖现货价从5500回落到4000;小麦:从06年11月,国家保持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的竞价交易,每周数量从50~100万吨不等,在全球小麦暴涨的大背景下,国内小麦供需稳定,价格平稳运行;07年8月,国家拍卖30万吨棉花,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抑制了连续上涨的棉价,迫使中棉328B指数在两个月内单边回落1300元/吨。

  而针对食用油,国家在07年9月28日曾经向市场投放20万吨,其中豆油17.8万吨、菜籽油2.2万吨。从数量看仅为全国半周左右的消费量,且此后再无有效措施。食用油市场未受影响。

  相比较国家在小麦、棉花、白糖进行的调控效果,食用油的调控效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根本的一点为:向市场投产的现货数量极其有限,且不具备连续性。

  问题的关键是:国家是否存在短期内向市场投产足够的食用油储备。最新的信息是:据路透社消息:中国政府将购买总量40万吨的豆油用于国家储备,以抑制国内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相关市场认识并表示,上述豆油的船期为11月和12月,并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据估计,这些豆油的进口价大约为8,000元人民币/吨,低于国内目前销售价格。

  如果这个消息确实,则可以认为:在该批豆油到港前,国家发改委还没有获得充分的储备,则其平抑食用油价格的能力不足。所以食用油价格继续上涨。

  目前的格局,有些类似05/06榨季的白糖,国家在前5次投放国储原糖中,市场均出现了越拍越涨的状态。但与白糖不相似的是,国家掌握着足够的原糖储备,有足够多的资源。食用油现在还很难等到“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食用油 豆油 菜籽油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