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村的重中之重。四川省作为欠发达地区,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好“三农”问题,任务尤为艰巨。近年来,四川省坚持按照中央部署,大力推进村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200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3元,比2005年增加210元。但是,农民收入低、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全国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四川省还相差574元。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破解农民增收困难仍然是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
林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四川是林业大省,林木蓄积居全国第2位,林业用地面积居全国第4位,拥有助农增收的丰厚资源基础。2006年,四川省农民从林业中获得的纯收入达到327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进一步落实省委“亲民、爱民、为民”的理念,切实发挥林业惠民效应,推动林业健康发展,今年以来,我先后到21个市(州)的70个县,就林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形成了这样的基本认识:在全国林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四川省大力实施“四个跨越”战略的新形势下,破解农民增收困难,“潜力在山,希望在林”。
一、山区是农业发展的主战场
山区(包括丘陵、高原)占四川省总面积的90%以上,6900万农村居民中,有5900万在山区,占农村总人口的85%以上。山区农业资源丰富,拥有90%以上的森林。但绝大多数山区交通困难,基础设施差,信息传播滞后,观念相对落后,仍然基本维持以耕地为主的比较单一的经济形态,加之教育普遍欠佳,人均收入普遍较低,全省275.72万农村贫困农民中,有267.58万在山区。四川省农民增收难,主要是山区农民增收难。四川省村建设的重点、难点也都在山区。破解山区农民增收难矛盾,就能从总体上突破四川省农民增收困难的瓶颈,从而为全面推进四川省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立足四川现实省情,山区既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农民增收的主战场。四川省现有农田5859万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仅“十五”期间,全省就减少耕地面积44万公顷。尽管已对土地实行了最严格的保护制度,但仍然很难从根本上遏制土地减少。受制于土地面积的限制,以耕地为主的农业已难以在短期内带动农民大幅度地增收致富。尽管长期以来四川省一直不遗余力地下大力气抓农业,但农民增收困难并未得到破解,根本原因就在于传统种植业生产规模小,比较效益低下。因此,要想在短期内使农民收入得到显著改观,就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山区丰富的林地资源,正是农业获得突破性发展的最佳选择。
四川省山区拥有1.56亿亩集体林地,是耕地面积的2.6倍。和绝大多数省份一样,四川省的集体林地正在或即将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去由于受制林权模糊的体制因素,加之产业发展滞后,科技推广不够,集体林地的经济优势一直未得到充分发挥。与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相比,5859万亩耕地解决了全省8700万人的吃饭问题,铸就了四川农业大省的地位,而1.56亿亩处于集体林权制度下的林地开发基本上还是空白,尚未依托其巨大的资源优势在解决全省农民增收致富问题上发挥应有作用。如果充分利用好当前十分有利的重大政策机遇,加大力度对集体林地进行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必将以构筑长效利益机制为内在动力,促进四川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进而有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二、林业是未来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
林业是山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四川省当前助农增收最具潜力的产业。有关研究表明,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潜力基本释放出来了,但林地开发水平却十分低下,林业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评价,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正在从传统的农业转向林业。目前,以粮食和农作物为内容的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超过世界30%,但我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每公顷只有84.73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四川省水平也大体如此。从生产能力增长上看,四川林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林业经营水平的提高、林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旅游的蓬勃兴起,林业必将成为四川省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07-10-31/40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