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业产业化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农业局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水果、蔬菜、肉鸡、肉兔、花卉、中药材、奶牛、生猪八大农业产业带,成为贵阳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贵阳属于“大城市、大农村”的格局,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55%,从地域来说,建成区仅300余平方公里,绝大多数面积还是农村,“三农”工作还是贵阳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坚持以发展市场经济的理念来抓“三农”工作,促进贵阳市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按照“一基三化四提高”的思路,统揽全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动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逐

  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要发挥好“乘数效应”,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好与省信用社签订的框架协议,积极调动社会资金参与、投入农业、农村,形成合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贵阳市先后出台的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性文件:《贵阳市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贵阳市2003-2005年鲜切花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扶持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关于促进养殖小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贵阳市深化农村小额扶贫贷款工作意见》,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与发挥龙头带动效应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同时成立市县两级农业产业化专门机构,为贵阳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006年与广东温氏、昆明正大、南京雨润等企业进行了实质性接触。昆明正大已与清镇市签订了合作协议,首期投资3000万元,主要用于发展畜牧业,目前已启动第一批肉鸡养殖;广东温氏确定落户清镇市,计划投入6000万元,建设贵阳总部、种鸡场、饲料厂等,发展农户1250户,年出栏肉鸡1500万羽,目前总部建设已完成征地、拆除,并已进场施工,同时已投放鸡苗10万羽,带动农户200余户;南京雨润落户花溪区,计划投资达3亿元以上,建设一体化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目前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为解决产业化经营、结构调整融资瓶颈问题,贵阳市农业局产业办与贵州省农村信用联社多次蹉商,由贵阳市政府与贵州省农村信用联社签订了《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金融服务合作框架性协议》。双方约定在“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农村信用联社要投入60亿元支持贵阳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支持农户生产结构调整、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及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两年来,信用社累计为农户贷款生产资金达1.5亿元,较快地推进了贵阳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推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自2005年,省、市投入协会扶持资金达150万元,帮助协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增强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协会贷款、政府贴息的方式积极促进协会发展。清镇市通过协会牵头贷款、政府贴息的方式向信用社贷款1000多万元,解决了农民资金短缺的问题。据调查,贵阳市目前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33个,带动农户近5万户。

  据了解,贵阳市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农业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因此,必须要坚持以产业化为统领,整合各涉农部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围绕基地强基础、围绕流通强基础,增强贵阳市农业生产抵抗风险的能力,为可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贵阳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粮食生产不是其自身的优势,贵阳市的优势应该是充分利用好便捷的物流体系和自身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依托贵阳大市场,着眼国内、国际市场,利用龙头企业(如老干妈公司等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生产基地,使贵阳市农业生产结构由原来的半自给自足型向商品型转化,促进农民现金收入增加。

  选准主导产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近年来,贵阳市利用其自身的地域优势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花卉、水果、畜禽、中药材、蔬菜等,通过引进国内知名龙头企业、挖掘本地龙头企业潜力,以产业化经营提升优势产业,促进优势产业强化升级,形成彰显贵阳特色、突出贵阳品牌的一批农业知名产品,全面提升贵阳市农业生产水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生产 肉鸡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