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过上红火年 农村新报讯 以前回家,朱永权总是躲躲闪闪,不愿见我。今年春节回家,他却一反常态主动打起招呼,并拉我去他家喝茶。
朱永权是我黄陂老家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长我十多岁,小时候我们一起在生产队挣过工分。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母子俩从此相依为命。
永权长大成人后,因家里实在太穷,娶不到本地姑娘做媳妇,只好请“媒婆”找了一位四川姑娘成婚。
婚后,永权生养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因缺少劳力,贫困的帽子一直戴在头上,靠政府救助,加上他当公社干部的姐夫接济和乡亲们帮衬,他们一家6口人才能解决温饱问题。
“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我心满意足啦!”站在灰墙红瓦、粉刷一新的三间敞亮瓦房门口,60多岁的永权乐得合不拢嘴:“房子是政府补贴1万多元维修的,我没花多少钱。”
“永权日子过好了,过去吃米吃油还要借呢!现在三天两头有鱼有肉吃。”邻居朱永招笑着说。60多岁的永权不仅不生气,笑得还很开心。
永权家洋溢着诱人的年味,门前屋后收拾得干净利落,鲜红的对联贴在大门两端,堂屋的门上、墙上贴着大大小小的“福”字。儿子的卧室,家具齐全,电视柜上摆放着大屏幕电视机和机顶盒。堂屋后面是今年新盖的厨房、洗澡间、洗衣间和杂物间,塑料水盆里浸泡着洁白的糍粑,几条肥硕的鲤鱼、鲫鱼在木盆里不时激起水花,一条压弯了腰的竹竿下挂满了晒干的腊鱼、腊肉、腊鸡、腊肠和一袋袋干菜,豆丝、袋装大米、筒装挂面、壶装食用油整齐地摆在厨房一张老式桌子上,一旁的三开门冰箱里装满了鸡鸭鱼肉蛋。
“过去肚子里没有油水,两碗饭下去还喊饿,现在开始挑肥拣瘦,肥一点的肉都不愿意吃,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得感谢政府呀!”说到动情处,永权眼泛泪光。
永权的老伴在厨房里忙碌着,只见她麻利地拧开液化器灶开关,“噗”的一声,蓝色的火焰立即升腾起来,在缓缓升起的热气映衬下,她脸上幸福的笑容显得格外舒展。
“以前做饭炒菜都是烧草烧柴,烟尘大不说,还经常被呛得直咳嗽。现在好啦,不仅做饭炒菜方便了,屋里也干净多了。”永权的老伴操着四川口音说。
“过去吃水要到塘里去挑,现在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做饭、洗菜、洗衣服,一拧开水龙头都解决啦!”永权边说边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个不停。
“我岁数大了,就在村子附近打工,每天60元工钱。儿子跟村里人在云南打工,老板供吃管喝,一个月也能挣两千多元。”谈到家庭收入,永权喜形于色。
“我在村里捡拾废旧物品,过年过节的时候,两三天就能捡一板车,一个月卖废品也能挣两三百元。”永权的老伴在一旁补充道。
“我的两个女儿都出嫁了,两个女婿很会赚钱,家境也不错,逢年过节总要给我们老两口买好多吃的穿的。”永权说这话时显得特别开心。
“村里每年都要评比卫生文明户,我们老年人,不能拖村里的后腿。”见我在看墙上贴着的 “十星级文明户标准”,永权笑着说。
(朱世坤)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4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