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洗脚进城”还要“洗”掉陋习


“洗脚进城”还要“洗”掉陋习    农村新报讯 赵心妍

    春节回到农村老家,到处都是圈起来的农田。叔叔伯伯们说:“我们村已经划入城市发展规划,这些地都要被征用,过不了多久我们也是城市人了。”看到他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我着实有些忧心,担心他们是否能顺利融入城市生活。
    不由地想起我们小区的一位老人,老人的儿子在城里做生意,将他接到城里。老人和小区里的人相处融洽,只是还保留着农村的生活习惯。有一天,楼道里突然浓烟滚滚,大家以为发生了火灾,纷纷逃出家门,后来发现是老人在楼道生煤炉子。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洗脚”进了城。他们的身份虽然改变了,但面对城市的现代文明生活规范与节奏时,还有太多的不适应。我认为,政府应该把“培养农民文明生活习惯”、“引导农民适应工业文明规范要求”作为推进城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统筹开展。
    农民是城镇化的主体。城镇化是现代化过程的必经阶段,也是推动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城镇化无论是目标设定还是过程实施,都是要围绕居民的城镇化来进行的,因此,城镇化应把“如何使农民变成市民”作为主要议题。只有农民自觉地城镇化了,这一切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
    城镇化的内在逻辑是 “农耕文化”向“工业文化”的转化。生活习惯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农民的生活习惯是几千年来我国农耕文化的具体外化形式,而现代城市生活规范和要求则主要是体现了工业文化的内核。这其中的差异性不言而喻,“农民市民化”实质上就是要加强对农民进行工业文化的普及和教育,现代生活规范的引导与培育。而这一任务显然由与农民联系最紧密的乡村基层政权组织来担当更为有效率。
    在城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放任农民被时代的潮流裹挟前行,被动适应现代城市生活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处在城镇化范围的地方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要主动作为、提前谋划、统筹推进,把村民文明生活习惯的培养作为一件重要的工作来抓。一是要组织农民参与村务管理,培养分工协作意识和参与公共事务的习惯,打破他们自给自足的“小农思维”,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二是要加强农民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的引导,培养他们卫生生活习惯,增强他们融入城市生活的自信心;三是要加强现代城市生活规范知识普及,如现代城市交通法规、公共秩序维护与遵守、市容市貌保护规章等,提高他们的规则意识,以便更好地融入城镇生活。
    (作者系沙市中学高三学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转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