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广水滑肉、奎面从“深闺”走向产业化


“保护+开发”非遗产品广水滑肉、奎面从“深闺”走向产业化    农村新报讯 (通讯员李明清)日前,广水市大自然农业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500罐应山滑肉、1000公斤应山奎面,分别销往北京、陕西等地。“自去年10月推出这两种新产品以来,应山滑肉已销售9万多罐,应山奎面已销售1万多公斤!”大自然公司负责人高兴地告诉笔者。
    应山滑肉、应山奎面是广水的传统美食佳肴,据有关史料记载,应山滑肉始创于唐贞观年间 (公元627年),以“油润滑爽、软烂醇香、肥而不腻”闻名,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应山奎面又称“银丝贡面”,始创于明末清初,以“色泽白、根条细、不连条、不浑汤”著称。2011年、2013年,应山滑肉、应山奎面(制作技艺)先后被省政府列入全省第三批、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广水市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理念,在坚守传统核心技艺的基础上,致力推进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释放非遗项目的市场活力。经过科学论证,去年10月,该市非遗保护中心在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大自然公司建立了应山滑肉、应山奎面生产基地和传承基地。
    大自然公司聘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对应山滑肉的制作技艺进行了优化,邀请应山奎面制作技艺传承人李重生对公司员工进行技术指导,严把产品质量关,实现了非遗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和传承。该公司还开设了微信店、淘宝店等电商销售平台,在武汉、北京、西安等地聘请了8家线上、线下代理商,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风味纯正、包装精美的应山滑肉、应山奎面,深受消费者青睐,销售额一路上扬。
    应山滑肉、应山奎面成功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据介绍,去年10月至今,大自然公司在应办、蔡河等地采购面粉1万多公斤,猪肉2万多公斤,萝卜2万多公斤,让2000多农户从非遗产业化发展中得到了实惠。据悉,下一步,该公司将在骆店、蔡河等地建立种植基地,确保生产需求。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丰富生产品种,实现应山滑肉销售60万罐,应山奎面销售3万公斤!”大自然公司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化 生产基地 标准化生产 农民增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