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富村带穷村 三年大变样


富村带穷村 三年大变样——孝南区万安村脱贫摘帽记    农村新报讯 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万安村是一个贫困村,村集体收入曾长年是零,农民收入主要靠土地。
    2015年,孝南区新华街道沙沟社区“牵手”万安村,通过“富村带穷村”,万安村实现脱贫,去年被评为“湖北省经济发展进步村”。

    “第一书记”进村找“穷根”

    万安村全村近400户,1600多人,收入来源主要为传统的棉花、水稻、油菜等小规模家庭种植和外出务工,村集体收入长期挂零。
    2015年,孝南区综合执法局驻点帮扶万安村,局长张楚群任扶贫工作队组长、驻村“第一书记”。
    工作队调查发现,万安村贫穷的原因是过分依赖土地,致富的希望也在土地。
    万安村毗邻瞚河,水资源丰富,土地属沙质碱性,适宜种菜,村里富余劳动力多,如果将传统分散的小农种植,改变为集中连片的大棚蔬菜种植,只要有启动资金,有种植技术,有销售渠道,不是很快就能脱贫吗?
    “对,走富村带穷村之路!”这个想法在张楚群脑中灵光一闪,他马上想到了自己曾经长年驻点工作的新华街道沙沟社区。

    富村伸出援助之手

    20多年前,当时的沙沟村集体收入也是零,干部靠借钱维持村级运转。1995年,把握孝感老城区改造的机遇,沙沟村引进东门蔬菜批发市场入驻,成立了沙沟蔬菜批发市场。
    同时,沙沟开展大棚蔬菜种植,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名星社区。2008年,孝南规划南城新区建设,沙沟社区土地逐步被征用,他们开始寻找合适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以拓展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个村有合适的土地,有闲置的劳动力,却没有技术和销售渠道;一个村有专业的人才,有成熟的市场,但没有土地资源。
    在张楚群的“牵线”下,两地多轮磋商,达成300亩蔬菜大棚项目合作计划,组建专业合作社,形成“农民+基地+市场”的蔬菜种植基地。万安村出土地、出劳力,沙沟社区出技术、出资金、出销路,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蔬菜种值产业,并负责传、帮、带,带动万安村群众掌握大棚种植技术,逐步自主种植,实现发家致富。

    穷村实现摘帽脱贫

    近日,笔者来到万安村蔬菜大棚,薯尖、菠菜、芹菜、苋菜、圣女果、小黄瓜、辣椒等品种琳琅满目。“开春以来,已对外销售6万余斤,今年预计可产出50万斤。”万安村蔬菜基地负责人叶国云介绍。
    按照协议,沙沟社区目前按照每亩1000元的价格,在万安村租赁大棚,其中农民土地租金每亩400元,三年后递增100元,然后按市场行情确定;村集体大棚每亩租金600元,保持不变。
    沙沟社区牵手万安村种植大棚蔬菜,对周围群众的脱贫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58岁的村民郭胜平患尿毒症,家里只有夫妻二人,妻子因为要照顾他,不能外出务工,仅靠种田和低保维护生活,日子异常艰难。大棚蔬菜建起后,妻子在基地打工,全年有近2万元收入。
    万安村党支部书记郭七存介绍,村里长年有60多人在基地打工,主要是贫困家庭人口,去年村集体收入约5万元,初步实现摘帽脱贫。下一步,他们将按期建成300亩大棚,争取早日实现由贫困村向富裕村的转变。
(通讯员陆新刚 吴雅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棚 土地 蔬菜 外出务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