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轮驱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村新报讯 江长军
天门市围绕解决农业有效供给不足、生产成本过高、质效不高等问题,坚持“调结构、转方式、强主体、壮产业、补短板”五轮驱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调结构,扩大农业有效供给。围绕“绿色+特色”“富硒+有机”“安全+效益”,推动一镇一品发展,着力打造粮食高产高效区,平原品牌蔬菜产业区、丘陵花卉苗木园艺区、沿江优质肉牛养殖带、滨湖名特优水产片。“稻鳅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在全省推广。张港花椰菜连片种植规模居全国第一。多宝萝卜洪灾之年成功逆袭、诞生百万富翁30多个。
转方式,提升农业发展能级。在全省率先实现水稻、小麦、油菜等生产全程机械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天门市科技示范户达到1800多户,加强12316、农技宝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农业节本增效。“庄品健”获中国驰名商标,义河蚶、张港花椰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农产品注册商标发展到150多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3个、绿色食品认证22个。
强主体,激发农业发展活力。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5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85家。棉花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景天棉业纺锭规模、庄品健集团大米年加工均居全省第一。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4500多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141家,省级以上40家。涉农电商主体达到959家,电商从业人员达到5.8万人,2016年全市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28亿元。
壮产业,培育农业发展优势。着力擦亮富硒品牌,建立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营销中心,全市富硒产品种类达到20多个。大力发展“稻鳅共作”模式、抗癌抗衰功效突出的树莓产业、万亩菊花和半夏等中药材产业、10万亩“土人参”萝卜、7万亩花椰菜、5万亩高白藜芦醇含量花生等产业,打造养生农业产业链条。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长寿山生态旅游等休闲观光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天门多宝沙滩旅游文化周”吸引市内外20多万名游客前来游玩。
补短板,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大力推进69万亩高标准农田、15万亩高产高效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抢抓灾后重建机遇,策划、争取、落地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进“一江三河”工程及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在全省首创“政银保”合作模式,着力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靠天收”和“融资难”两大瓶颈。(作者系天门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6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