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空心村”嬗变田园小城


“空心村”嬗变田园小城    农村新报讯 记者胡胜芳 通讯员王璐

    武汉市“市民下乡”活动,在陈一新同志倡导下,于今年4月初以“黄金二十条”出台为标志,隆重上演。这一倡导其实来自群众,来自基层一个个鲜活的实践。9年前,一个“市民下乡”的先行者——江夏区法泗街大路村胡涛,不忍家乡成为 “空心村”,放下城里千万富翁的悠闲生活,毅然回乡,竞任支书,流转平整10000亩土地,组织村民迁屋腾地,招引能人回乡兴建多家现代化农业企业,才有了今天全新的田园小城。

    今非昔比
    “空心村”留在了老人顺口溜里

    一尘不染的柏油道,绿树成荫的绿化带,鳞次栉比的新楼房,清新美丽的“田园小城”大路村,让人眼前一亮。
    8日上午,记者走进大路村,遇见9组61岁的村民李菊香,她在苕尖大棚忙碌了半夜正准备回家。她告诉记者,为赶早市,苕尖一般是后半夜开始采摘,拖货的老板们装车走了,她的工作也结束了,回去补个觉,下午做做家务,晚上在广场活动一下。李菊香指指前面的楼房说:“我们住的楼房不比城里人差,一个乡下老太婆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这种生活,我很知足。”
    村委会年轻干部任蓉介绍,大路村的住房是统一规划建造的,每套房屋面积都是130平方米,一厨两卫,三室两厅,每户村民只需出5万元就可住进去。
    在任蓉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村里的便民商场、街心公园、村卫生室、标准配置的幼儿园、读书屋。那个吸人眼球的近6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荷花广场。“我们村委会办公地也在旁边,方便村民来办事。”
    任蓉是江夏城区人,结婚后随老公在大路村安了家。“下班后,吃过晚饭,和老公一起散散步,或徜徉在宽敞洁净的怡山湾大街,或流连于荷花广场。夕阳西下,月上柳梢,听休闲广场上空飘荡的欢快乐曲,看身着红色舞蹈服饰的大妈大姐们翩翩起舞。这种平静的生活一直是我向往的。”聊起现在的生活状况,任蓉一脸幸福。
    老村长胡贤进回忆说,九年前,大多数村民都住在简陋的砖瓦平房中。那段描述村民住房的顺口溜至今他还记得:“一屋一式样,一门一朝向。门前是厕所,后院是废塘。住人还养猪,牛也在里躺。垃圾随处倒,到处都是脏。”他告诉记者,当时村里耕地分散,水利缺失,村民种地是“耕田耙地全靠牛,栽秧割谷全靠手,运进运出全靠肩,有收无收全靠天。”亩产粮食不到800斤,人均纯收入仅3000多元,年轻人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现象非常严重,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和“空心村”。
    63岁的村民蔡崇海老人说,以前村里太穷,嫁到村里的媳妇受不了都往娘家跑,很多年轻小伙找不到老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不仅跑出去的媳妇大多回来了,外村姑娘也以嫁到大路村为荣。”
    竞任村支书,小村大变样
    
    胡涛出生在大路村,小时候家里穷得吃了上顿愁下顿,16岁就外出打工了。2008年,已是千万富翁的胡涛,见家乡村民辛苦种地,收入寥寥,很是心酸,便与同村的企业家联合成立了武汉银河生态农业公司,想建一个万头猪场带动村民致富。但是根据国家规定,规模化养猪场距离居民住所不少于1000米,大路村民居住分散,建在哪里都难以达标。
    于是,一个“疯狂”的念头进入胡涛脑海:竞选村支书,帮养猪场周边村湾居民搬迁,按照“土地流转、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养殖、种植与农产品深加工相结合”的思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通过产业链的整合,以企业为主导,整体推进全村建设,建一个富裕的田园小城。
    2009年,胡涛如愿当选为大路村支书。接下来,竞选村支书时的诺言有条不紊地兑现着:村里不到一年还清全部外债;农业产业园区的流转土地面积达9000亩,优质稻、水产品、蔬菜、葡萄、桂子米、红心蛋品、莲子等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项目落地开花,上千个劳动岗位向村民伸出橄榄枝。

    标杆带动,引来能人凤还巢

    在胡涛的影响与带动下,一个个从村里走出去的企业家也纷纷回乡发展,上演了一场又一场凤还巢的好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相结合 休闲 荷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