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教生,把根扎进大山——记巴东野三关镇中学教师韩亮 农村新报讯 记者戴蕾 通讯员张华
不同颜色的记录,触类旁通的小故事、顺口溜……这是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实验中学教师韩亮自编的两大本英语教材,为让农村学生学好英语,他自创一套办法,学生们学英语的兴趣浓厚了,敢开口了,成绩更是显著提升。
放弃高薪当资教老师
31岁的韩亮是十堰市人,10年前他从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毕业,放弃即将签约的武汉一家银行的工作,参加了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去到离巴东县城最远的金果坪乡泗井水任教,只为磨练自己。
韩亮坦言,在来巴东前,他曾有过这样的打算,“在基层好好工作,3年后再回到城市”。可临近服务期满,当他回想起3年的点点滴滴,看到孩子们天真纯洁的眼神,他发现自己已深深地爱上了这里,1000多个日夜,见证了他和孩子们之间那份真挚的师生情,他选择了继续扎根巴东基层。
2010年5月,在当地老师的殷切鼓励下,带着孩子们最最真挚的期盼,他参加了巴东县教育局的招聘考试,最终成为了一名在编教师。
从哥哥到叔叔的暖心老师
开始,学生们亲切地叫他大哥哥。后来,开始有学生叫他叔叔。变化的是称谓,不变的是他对学生始终不懈的关怀与帮助。
学生小陈,各科都很优秀,唯独英语成绩不好。一次,韩亮知道了小陈计划初中毕业就去打工。通过“课外访万家”活动,他得知,陈爸爸早年去世,小陈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家中收入全靠陈妈妈一人务农。小陈想要用他那稚嫩的肩膀,帮妈妈承担家庭的重担。在他长期的劝导下,小陈慢慢放弃了打工的念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小陈的英语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并于2014年考入了重点大学。
农村的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的他们,缺少关爱。作为老师,他总是竭尽所能地去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学生小谭,家庭贫困,住校照料着才上学前班的弟弟。正在长身体的他们,每天却只合吃一份蒸米饭加炸辣椒。知道情况后,韩亮开起小灶给姐弟俩炸鸡蛋、煮面条补充营养;遇到寒风雨雪,他又给他们买来厚鞋袜,让姐弟俩抵御严寒……
自创13万余字英语教材
偏远农村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英语成绩较差,对学习英语没兴趣。
但韩亮从未气馁,一边分析原因,一边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鼓励学生们。他的课堂总是充满了笑声与欢乐,学生英语成绩直线上升。
最难记的是英语单词,他将它们写成顺口溜,编成小故事。他利用课余时间,编出一套13万多字的校本教材,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他先后荣获湖北省三支一扶“优秀等次”、省国培优秀辅导教师、恩施州“一师一优课”教师原创课件大赛一等奖等荣誉。他所教过的孩子们,有的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
韩亮说:“在这里,我用第一个10年,从一个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一步步成长、成熟。虽然这里的条件不如城市,虽然我是外乡人,但我还是会坚定而自豪地说,我会用更多的10年,继续做山区孩子的指路人,为他们点亮希望的明灯,生生不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4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