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无言自芳华——鄂州峒山村村民黄明山的故事 农村新报讯 农村新报全媒体记者 萧丝 实习生 罗雪珊 通讯员 李平
2013年7月,省内各大媒体头版的一张照片至今令人记忆犹新:习近平总书记转过头,面带微笑看着坐在左手边的一位老人。
这老人叫黄明山,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村民。
1月12日,记者再次来到峒山村,见到了黄明山。黑黝微胖的脸,憨憨的笑容,如一抔泥土,朴实无华,却自吐芬芳。
幸福来得很突然
堂屋正墙上,高高地挂着那张无比珍贵的照片。“这是2013年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与我们村民代表座谈时的情景。”时隔5年,70岁的黄明山老人仍沉浸在幸福和骄傲之中。他回忆说,当时,自己一句“主席有一个梦,我也有一个梦,真希望我的孩子以后也有机会挨着主席坐一次”,把总书记和在座的人都逗乐了。
黄明山没想到,他一个普通农民,居然能与总书记对上话。
烈日下,黄明山正背着喷雾器在棉花地里打药。这时,村支书陈又胜跑到地里告诉他,说总书记来鄂州了,让他作为村民代表去参加座谈会。幸福来得太突然,因为太紧张,太兴奋,黄明山有点不知所措。在决定穿什么衣服时,他左右为难,穿“做客”的好衣服去?太不自然,不行!穿干农活的衣服去?太脏了,也不行!思来想去,他穿了一件干净的白色衬衣。
在黄明山的印象中,总书记平易近人,听大家汇报非常仔细认真,为村里发展考虑得很细、很实际。说到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时,总书记提醒,这是要给乡亲们造福的,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
啃下村里“两大难”
“喜欢干实事;凡事自己做表率;点子多,心眼好!”在峒山村人眼里,黄明山就是个信得过的能人。
黄明山曾任峒山分场(长港镇曾经是国营农场)火炬一队队长、党支部书记7年。上世纪九十年代,队里种了1000亩棉花,由于地势低洼,不是水灾,就是旱灾,棉花经常减产绝收。每年每亩250元的承包费,很多农工们都不愿意交,这成了队里的“大难题”。
1998年,黄明山被推选为火炬一队生产队队长,他带领大家清沟挖渠,固埂修路,搞好基础设施,减少灾年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此外,他帮助大家调优品种,传授先进生产技术,提高棉花产量。第一年,队里向场里全额缴纳承包费。此后,火炬一队由后进队一跃成为先进队,连续几年被评为红旗队。“我就信他,他是真心实意帮村民。”农工谢帮松承包了10多亩地,每年要交4000元左右承包费,往年看别人不交,他也不交。后来,看到黄明山为农工没日没夜地忙碌,感觉很不好意思,年年都主动交钱。“村里的水泥路也是在他的手里修好的。”村支部副书记柯忠新说,黄明山还为村里解决了“行路难”。
2004年,村里还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村民进出很不方便。可国家支持修路费用有限,还有8万元缺口。于是,黄明山发动村民捐款,还找在外发展的能人“化缘”,硬是将8万元费用给凑齐了。“修路是好事,我们理当尽点力。”看到黄明山为家乡修路四处奔波,村民郭以和非常感动,一次性捐了4000元。
一年后,一条800米的水泥路终于修建完成。
心中有个美丽乡村梦
2004年,由于身体原因,黄明山让贤。2012年,他再度出山,为建设美丽乡村出力。
受多种原因影响,多年来,农村精神家园几乎“抛荒”,以致出现农村事务管理难、文明创建无人抓、集体公益活动无人问的“散沙”状态。2012年3月,峒山村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黄明山担任会长。
上任后,黄明山和理事会成员便开始引导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第一项活动就是评选峒山村“五好家庭”。因老婆爱打牌,一位参评的村小组长落选了,他老婆知道后,决定“金盆洗手”。在当年6月的“五好家庭”评选中,这位小组长终于登上光荣榜。在他和理事会成员的引导下,乡风文明建设大有成效,该村荣获“全国文明村”。“人的心灵美、行为美,乡村才会真正美起来。”黄明山说,这些年,村庄变美了,村民变富了。他希望,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乡风建设能成为“美丽”的加分项。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