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人生需要精神“样本”


人生需要精神“样本”    农村新报讯 朱韵菡 朱小辉

    读了《学习雷锋好榜样》《新形势下雷锋精神学习读本》和《人人都要学雷锋》等“雷锋精神”系列图书,思索良久,感慨万千。
    书中提到:仅《人民日报》,从1961年5月5日至2012年2月22日就刊登了学习雷锋的稿件6000多篇;迄今为止,已有上百位党员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使雷锋成为世界上获得国家领导人题词最多的士兵;以雷锋名字命名的纪念馆、体育场、学校等建筑物遍布全国……
    如此广泛的社会基础,使雷锋早已成为“国家级”道德典范,雷锋精神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公益国学”。“雷锋精神”系列图书不仅全面展示了一个真实、立体的雷锋形象,也以当代视角解读雷锋精神的价值,对于雷锋精神样本的树立、传播有着积极的意义。特别是《人人都要学雷锋》一书,能够用当代视角对雷锋精神进行诠释,对新时代的你我他都将有所启示,不过书中也留有一些遗憾。比如书中雷锋“高大全”的影子还明显存在,对雷锋成长年代背景与现代社会缺少对比性的提示。雷锋离开我们50多年,对其精神宣扬也有50多年,怎样让雷锋精神历久弥新、长久传承?只靠党和政府的正面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人性的角度重新定位雷锋精神。比如,雷锋的工作动力哪里来?笔者愚见,不妨按现代人的理念来这样解答:一名孤儿,他能从入学到乡政府做通讯员,从县公务员到农场拖拉机手,再从后来的推土机手到工人,从事的都是当时的热门职业,尤其在“三年自然灾害”,人人向往参军的时候,他能在不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被特招入伍,并在部队学习驾驶技术这样的“热门”专业,成长路上,党和政府给予了他太多特别关爱。了解到这些,读者就会明白雷锋的感恩之心是发自肺腑的,因“被爱”而博爱,进而无私助人的举动是由衷的……
    总之,只有与时俱进地解决好不同时代人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认同问题,才能使雷锋精神真正成为大众心中永远不倒的道德旗帜,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的目标,不断把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播 定位 种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