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螃蟹哥”夏成茂追梦


“螃蟹哥”夏成茂追梦    农村新报讯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戴劲松

    初春,鄂州市长港镇的峒山共享农庄里草长莺飞,生机盎然。在办公室,总经理夏成茂向记者一一展示他的十几本各类学业证书。
    “这是我20多年不断奋斗的见证!”这位中专文凭起步的寒门子弟说。他最难忘的是1999年至2003年,一面在北京忙家乡特产销售,一面在中国人民大学进修苦读。为读书,他耗尽几年的积蓄。这段经历,使夏成茂更加坚定内心深处的梦想:要将家乡特产“梁子湖大河蟹”做出品牌效应,用知识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2007年,他毅然放弃北京的事业返乡,创建梁子湖大河蟹水产有限公司,以“蟹农+养殖基地+公司”模式,以专卖店、联营店等载体营销。
    过去,梁子湖螃蟹大多被贴牌卖,蟹农只能赚点苦力钱。夏成茂带回了品牌理念,把螃蟹优劣大小分拣,在市场上一炮打响,当年即为数十家蟹农平均增收10余万元。到2010年,公司旺季的月销售额达百万元以上,不满40岁的夏成茂带着“螃蟹哥”的名头传遍乡邻。
    他的基地门口,矗立一醒目标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几年,夏成茂敏锐地捕捉到国家倡导生态保护背后的商机,注册“峒山乡愁”商标,探索生态养殖。
    “‘大养蟹’不如‘养大蟹’。”夏成茂在500亩试验基地里安装自动监控系统,营造仿生态的养殖环境,引进伊乐藻喂养。量减却利增,他成了梁子湖“论只卖蟹”第一人,并带领蟹农们学习新技术。
    2015年起,他投入上百万元,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基地建起“共享生态农庄”。城里人付上几百元租金,可在60平方米土地上享受一年的农耕乐趣,在农庄老师指导下收获新鲜蔬果。周边的贫困户也能在农庄就业。每年,他不定期邀请专家为周边村民免费培训生态种养技术。
    去年初,鄂州市开始在全市推行他的“共享农庄”模式。“这是土地重获活力的机遇。”夏成茂说:“土地有了‘吸金力’,才会对青壮劳力和优质资本产生吸引力。”在他身边,对农业感兴趣的80后、90后越来越多,他们正谋划开发共享土灶、共享鱼塘等等。
    “共享农庄的目标,就是要让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牵手,金融业、服务业等要素融入农业,产生农村发展的新‘磁场’,引得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他对前景信心满满。
    返乡10年,夏成茂已是当地的新农人榜样。办公桌上,是刚从镇里领回的“三乡工程示范基地”牌子。“这些年,每一次选择都让我更接近梦想。正是不断奋斗,才让我的人生过得充实,过得有幸福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载体 养殖基地 办公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