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守护青山新气象


守护青山新气象    农村新报讯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张静 通讯员 周圆明 赵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又是一年清明时,广袤的秀丽层林迎来春季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
    守护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守住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绿色森林,就是守住老百姓的家。
    近日,记者走访了咸宁、随州等地,感受森林防火的新变化。

  祭扫新风徐徐来

  “很多村民有提前扫墓的习惯,防范工作要做到前面。”3月27日,离清明节还有一个多星期,通山县北山林场场长廖水龙已经开始忙碌。
    林区入口处,“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等各类标语早已挂起,检查站点还安排了免费的鲜花,供祭扫者取用。
    廖水龙介绍,林场还组织100多个“红袖章”,实行“人盯人,人防人,人管人”,这道高密度的“流动防火墙”要杜绝任何易燃物品进入林场。
    记者看到,在“红袖章”的劝阻下,进山村民自觉放下火纸蜡烛等祭祀品,手捧鲜花进山,文明扫墓。
    通山县防火办主任陈胜手里有一个巴掌大的小铜板,铜板上刻着森林防火十不准和戒严令。今年年初,这个小铜板便飞挂在全县千家万户的大门上,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提高防火意识。
    “山在农民身边,地在农民手里。”陈胜说,“我们必须把宣传工作做到群众心里。”
    3月也是随县的森林防火工作宣传月,村村架起的大喇叭每天循环播放倡导文明祭祖的宣传语。“今年我家就没有烧纸钱。”随县厉山镇村民陈奎是村里的义务防火员,每年清明,他都劝父亲放弃过去的旧习惯。固执的父亲不听劝阻,自己去镇上买纸钱,发现原来卖香火蜡烛的商贩现在都卖鲜花或纸扎花。
    原来,在人们心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正在悄然改变。
    父亲回来后便带着鲜花和小树苗进了山,墓前供花,旁边种树,“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你们就带着孩子来祖宗坟前给树浇浇水。” 
  (下转第8版)
  (上接第1版)
    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先人。随着宣传工作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用新的哀思符号来祭奠和抒发自己对先人的怀念。

  科技助力筑高墙

    3月27日下午3时,一架直升机在咸宁市咸安区南郊的一块空地上缓慢降落。“这就是航空护林机。”咸宁航空护林站站长谈宜院介绍,该航空护林站于2014年9月成立,航护范围覆盖鄂东南幕阜山区、鄂东北大别山区、鄂北桐柏山区及鄂中大洪山区等重点火险区及周边主要林区,“我们的主要任务包括森林防火巡护、防火宣传、火情侦察、吊桶灭火。”
    直升机还能灭火?记者怀着好奇登上了直升机。伴随着螺旋桨的巨大轰鸣声,飞机扶摇升上蓝天。机下悬挂的巨大水桶也升到半空中。“它一次能装3吨水,可以扑灭长200米、宽20米的起火带。”谈宜院说。
    跟飞驰的高铁赛跑,与波涛般的山林对话,飞越市区掠过田野……“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森林防火期,只要条件允许,护林机就起飞巡航,随时防范、处置火情。”谈宜院双目炯炯凝望着身下的青翠大地。
    目前,咸宁航空护林站、武当山航空护林站已全部开航,神农架林区、随州等地也采用了无人机巡护,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为森林防火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
    360度旋转摄像头,上下跟踪拍摄,森林火情尽收眼底,一旦发现火点,可立刻识别、报警……“有了这套系统,就能第一时间捕捉监控范围内的任何火情,并迅速传回指挥中心,实现实时监控、远程指挥。”3月28日,随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内,技术人员边演示边介绍。
    随县地广人稀,林地覆盖率广,曾经是我省有名的“火窝子”。去年11月,该县开始着手筹划建设森林防火智能监测系统,一期指挥中心于今年初完成。
    该系统安装有360度旋转摄像头,可进行24小时全天候烟火自动监控,日间可视范围达10公里,夜间6公里。发现火点后,系统将迅速自动扫描、识别、报警和定位,并通过卫星传递方式,将信息反馈到指挥中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森林防火 林场 鲜花 森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