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车事 农村新报讯 湖北武汉 汪义丽
我的家乡是武汉市新洲区的汪集安仁村。
我读小学时,船员父亲买回了一辆自行车。自行车只有我家有,父亲不骑时,我们就推着自行车到空置的打谷场,学着滑行骑行,伙伴们帮我左右扶车,一起奔跑。
学会骑车后,总想到马路上骑行去远一点的地方。但下雨天或雨后初晴是不能骑车的,因为车轮会沾满泥巴而推不动。
读初中时,村里家家都买了自行车。我的女式自行车低矮没有三角架,扶着龙头滑行,上车和下车轻松自如。
我们要带米上学,一次带上20多斤,放在车的后座上,很轻松。马路拓宽了,即使对面有拖拉机,我们不下车也能避让。雨天,也不用担心,路面厚厚的沙石不会粘在车轮上,就不用戳泥了。
初中毕业,我进入师范学校,这时父亲辞职回家养鱼。鱼池与家相隔七八里路,家里买了摩托车,父亲骑摩托车带着母亲往返鱼池与家。
1995年,我毕业走上讲台,9月得了7、8、9三个月的工资,我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也是那年,父亲买了货车,自己拖鱼去交易,也当家用运输车。
毕业后的几年里,农村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乡间四通八达的道路都铺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至此,我们彻底告别坑坑洼洼、雨天泥泞难行、晴天尘土飞扬的土路。
进入新世纪后,相继成家的我们添置了摩托车、小轿车。我为上幼儿园的孩子买了专属儿童的自行车,孩子轻松骑行在广场铺满大理石的绿道上。
如今,父母依旧在乡村,他们劳作不再是为了生计,而是因他们勤劳的习惯和种田还有国家补贴的好政策。花甲之年的父母承包了两百亩鱼池,他们用自动投饵机喂鱼,以小车代步。
春节阖家团圆,全村聚集。楼房整齐排列的村庄,房前屋后和打谷场都已被水泥硬化得又平整又宽阔,这时都成了停车场,不同省市牌照、不同品牌的车,在温暖和煦的阳光下,诉说着家乡的美好。
在我的家乡,你若是看到这样的画面:一辆小车行驶在乡间水泥路上,停在田间地头,驾驶室下来一卷着裤腿的老头,副驾驶室下来一身系围裙脚穿套鞋的婆婆,他们从车上卸下箩筐、割草机等,阳光下,花白的头发熠熠生辉,画中的老人或许就是我年老的父亲母亲。
滚滚向前的车轮,是我成长的痕迹,是家的变化,是国的繁华。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