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诗歌小镇”还地桥


“诗歌小镇”还地桥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胡胜芳

    红秀回到老家的时候
    真的感觉老家的老房子很老了
    在半醒半睡的老房子面前
    红秀还熟悉母亲漂亮的豌豆花
    还眷恋母亲清瘦的炊烟
    ……
    8月4日,大冶市还地桥镇还地桥村“村官诗人”胡佳禧正在斟酌创作的新诗《红秀》。今年52岁的胡佳禧是还地桥文艺季刊《桥》的执行主编,今年7月当选为大冶市作协副主席。“我们还地桥有一个30名诗人的诗歌群,有镇干部、村干部,更多的是普通村民。”胡佳禧自豪地说,他们差不多都在各大知名报纸刊物上发表过作品、出版过个人诗集,“2016年出版的《还地桥诗选》,收集了18位作者的300多首诗歌作品,当时在全国诗歌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还地桥村民们喜爱诗歌,他们对诗歌的热爱一如对家乡田间地头、河流树木的热爱。《还地桥诗选》以乡土诗居多,抒情诗、咏物诗、人物诗一应俱全。
    60多岁的刘国平一辈子都在塘桥村刘舜先湾生活,《还地桥诗选》中收录了他的19首诗歌。“读初中时就喜欢诗歌,业余时间都用在诗歌创作上了,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母亲割稻子、田间飞来一只蝴蝶,都是一首诗。”
    年过60岁的村民黄文博,八十年代初期走上业余文学创作道路,现在已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作品收录于十几部诗歌专集。
    大冶市作协会员、还地桥镇团结村村民田圣堂在《诗刊》发表诗歌多首,2017年获中国诗歌学会举办的“全球华人爱情微诗大赛”优秀奖,今年4月,当选为黄石市作协副主席。
    镇干部向其猛、胡耀文等在《星星诗刊》《诗歌月刊》等刊物发表过诗歌。2017年底,胡耀文出版诗集《云水谣》。
    胡佳禧在《诗歌月刊》《延河》《长江丛刊》《湖北日报》《中国诗人》《情感读本》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入选多种诗歌选本,著有诗集《伤口的馈赠》《老家》等。
    文脉相承下,只要是出生在还地桥,哪怕后来客居他乡,他们都心系这片土地坚持诗歌创作。29岁的张秋霞从小受诗群感染,在武汉读书、工作后,有空还是喜欢写诗,“诗歌是我的一片蓝天、一个太阳、一朵向日葵、一个信仰。”24岁的祝雨在《黄石日报》《今日大冶》《中国当下诗歌现场》等刊物发表过好几首作品,她还出版诗集《开始下雨了》。
    除了爱写诗,还地桥诗群还先后办过几份属于自己的文学刊物。从1984年创办全省首家乡镇文学期刊《野草》,到文学季刊《二仙桥》,再到2015年创刊、现在办得很红火的《桥》,这几份先后推出的刊物,给一大批文学青年提供了舞台,整体提升了还地桥镇的文学创作氛围。向天笑,黄荆,黄美红,梅秀英,陈桂华,田溢文等一批诗人,从这个平台起步走出了家乡。
    “还地桥诗人的诗歌,不管是写人、写事、写景、写情,都真挚朴素,像泥土一样朴实、本真。”大冶市作协主席陈晓频如是说。
    刚刚结束的大冶市作协大会明确提出,协会未来四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全力打造还地桥诗人群文学品牌”。陈晓频说,文学精品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学成就,代表一座城市的文化形象,大冶市作协将引导还地桥诗人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大力营造出精品、攀高峰的氛围,加大文学精品生产力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田间地头 豌豆 树木 向日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