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浙江“竹二代”蒋国庆崇阳淘金富乡邻


浙江“竹二代”蒋国庆崇阳淘金富乡邻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徐思弘 通讯员 汪佳

    “我的身体里流淌着浙江人‘不安分’的血液,这注定了我不会享受安逸,而要选择奋斗和创业。”1979年出生的蒋国庆,老家在浙江杭州,却将事业放在了湖北。他带来父辈先进的种竹经验,在崇阳的山沟沟里开辟4000亩基地种植雷竹,并成立合作社带动周边38户贫困户兴竹致富。
    远眺竹海,满眼苍翠。
    7月27日,在崇阳县桂花泉镇桂花村雷竹基地,长富雷竹合作社理事长蒋国庆自豪地说:“我们合作社以种雷竹为主,总面积4000亩,一年的毛收益有1800多万元。”
    在崇阳山区十分常见的雷竹,居然能种出如此高的效益?面对记者的质疑,蒋国庆道出了他的种竹经:给竹林“盖棉被”。就是将有机肥和谷糠以合适的配比混合,在竹林里厚厚地覆盖25厘米左右,目的是为土壤保湿、保温、增强营养。“这样一来,本来次年春天3至4月响春雷的时节才能生长的雷竹,会在当年11月便破土而出,并且产量增加。”
    基地工作人员介绍:“冬笋的价格是春笋的数倍,冬笋每斤卖价10元至几十元,春笋则为每斤几元钱。因此,这里的雷竹笋每亩产值可达四五千元,除去谷糠和有机肥的成本,每亩纯收益有2000余元。基地一年的纯利达900万元以上。”
    蒋国庆的种竹技术“偷师”于父母一辈。他的家乡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有种植雷竹的传统。根据经验,黄土种出的雷竹竹笋纤维细、口感好。2000年,蒋国庆的父母通过崇阳县的招商活动,看准了当地丰富的黄土资源,开始在崇阳试种雷竹。2006年,蒋国庆跟随家人在崇阳扎根,一边学习父母的手艺,一边扩大雷竹基地。“竹二代”的到来,整体提升了桂花镇的雷竹种植技术,他慷慨地将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今年46岁的桂花村8组贫困户汪谋新,两个儿子上幼儿园,70多岁的老母亲多病,家庭负担很重。在蒋国庆的带动下,汪谋新从2009年起,一边在基地当监理,一边学习种植技术。每月有两千多元的工资,每年还可获得贫困户小额贷款入股合作社的分红3000元,加上自种的10亩雷竹的收益,他于2017年顺利脱贫。
    目前,桂花、官庄、龙飞、横山4个村共有18户农民跟着蒋国庆种植雷竹,大户几十亩,贫困户几亩,共计约500亩。种植雷竹一年中有8个月需要用工。合作社以用工带动38户贫困户,旺季提供工作岗位82个,贫困户年均有1.8万元左右收入。
    对于蒋国庆这个外来的带路人,村民们心服口服。他义务帮村民销售竹笋,指导农户将鲜笋打包成30斤/包,写上自家姓名,再把种植户直接带到武汉的白沙洲、四季美、华南批发等市场。农户与客商面对面洽谈,运费平摊,蒋国庆从不收取任何好处。
    为延长产业链条,给竹笋保鲜,蒋国庆在基地配备50吨级的冷库。通过冷链运输,订单式销售,将鲜笋卖到江浙沪一带,冬季旺季时每天有车到基地采购,完全不愁销。
    雷竹产业的兴起,引发连锁反应。桂花村周边的乡村旅游顺势而兴。蒋国庆目前已开始兴建“桂花雷竹产业田园综合体”。他表示,未来两年,以雷竹园为基础,打造集竹林、荷塘、农庄、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雷竹 桂花 竹林 春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1970-01-01/31138.html

  • 吉祥汉字桂花盆景热销
  • 印度林业部计划增加竹林栽培面积
  • 太奶奶的桂花糕
  • 图文:桂花树下诵经典
  •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