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裴燕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模式有多少种?全国畜牧总站在2016年集众人之力编写了4本书来回答这个问题,分别是种养结合模式、集中处理模式、清洁回用模式和达标排放模式,并列举了很多实例进行详细阐述。然而有些地方,有些养殖场面对畜禽粪污仍然不得其法,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不能够做到因地制宜。河南省辉县市则将“因地制宜”这四个字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畜禽养殖业走上了真正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两天的时间,记者与辉县市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一起游走在各类畜禽养殖场,看着各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实践,体会着养殖业者的骄傲与兴奋,也探讨着辉县畜牧业发展的未来。
种养结合——谈到小米就合不拢嘴的养猪人
郭学福是辉县市沿村牧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养猪已经有12年的时间了,他的猪场以销售种猪为主,目前存栏母猪400头,因找不到粪污治理的有效方法,一直无法扩大养殖规模。
2017年,辉县市拿到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项目,投资768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700万元,项目企业自筹资金3700万元,县级配套整合资金280万元)对全县有环评手续的545个养殖场进行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并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设计公司对项目单位建设内容按照“一场一策一方案”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沿村牧业就是其中之一,在猪场设备升级之前,郭学福去很多地方进行了考察,在专家设计的基础之上,他的猪场采用了干粪发酵生成有机肥、污水沉淀发酵变为沼液的方式,对畜禽粪污进行了处理。据了解,该公司用项目经费建设污水池5675立方米、干粪棚161平方米、铺设灌溉农田的污水管网6000米,向周边200余亩农田供应沼液。“用这种方式处理粪污真的是变‘废’为宝了,让我真正体验到了粪污就是资源。”郭学福介绍,现在周边百姓种地都不用化肥了,给公司打个电话就能打开管网向田地里输送沼液,既省了一亩地100元的化肥成本,又免了日夜守在田间浇地的劳力,土地肥力更强了,庄稼长得更好了,百姓何乐而不为。
郭学福自己也种庄稼,种的大多是生产小米的谷子,本来是种着自己吃的,却一不小心变成了发家的产业。谈起小米,他笑得合不拢嘴,“我2010年开始种谷子,管网铺设之后我发现用沼液灌溉生产出来的小米特别香,于是开始像周围的人慢慢推广,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特别认可,于是我就想把种植谷子也发展起来。”现在,他已经与当地几十户农户达成协议,公司一亩地给农户900元,并免费向农户提供种子、技术等,农户只需要除除草就可以了,旱涝保收,等庄稼丰收的时候公司再统一收购销售,现在公司生产的小米已经销到北上广等大城市,每公斤售价24元。
卖个好价钱只是沼液灌溉作物的优势之一,更值得一提的是,用沼液灌溉后,亩产量也较之前翻了一番。辉县市农牧局副局长琚海林介绍,用沼液灌溉前,周边农田常年干旱少雨,小米亩产300斤~400斤,小麦亩产500斤,而现在小米亩产达750斤~1000斤,小麦亩产1000斤~1300斤,两项相加,每亩增加经济效益3000余元。
粪污的问题解决了,郭学福也敢放开胆子养猪了,“现在工人能在猪舍内随便用水冲洗了,再也不怕污水没有地方排放,猪舍干净了,疾病少了,疫病防控起来也简单了。”目前,公司正在扩建厂房,未来两年将达到年出栏生猪10000头的规模。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马有祥曾经评价这个项目称,“项目设计科学,实施效果明显”。
位于辉县薄壁镇铁匠庄村的安利达畜牧有限公司也是种养结合的典范,该公司存栏蛋鸡20万只,通过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县建设项目,建成有机肥生产车间9000余平方米,用鸡粪加上食用菌废料等物质,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年产有机肥10000余吨,向公司新建的18个蔬菜大棚供应养分。
集中处理——不甘落后的散养户们
辉县北门云镇任村村是一个养殖密集村,村里有养猪户50多户,在处理畜禽粪污方面,这些养殖户们也想走在前列。村主任赵化祥介绍,村民们都想把粪污治理好,但一是没地方,二是没有好方法,处理起来一直不太得当。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县建设项目来了之后,村民们看到了其他规模养殖场的处理方式,就有了灵感。“他们向我建议,能不能把村里的养殖场按照距离远近分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建设一个粪污处理点,包括一个干粪棚和一个污水池,这样干粪就能生成有机肥,污水就能变成沼液,可以用来给农田施肥。”于是,赵化祥就向上级反映了这个想法,也理所当然的得到了肯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9-04-21/14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