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塞内卡谷病(SenecaValley,SV)是由塞内卡谷病毒(SenecaValleyVi?rus,SVV)引起的一种猪的以口蹄部出现水泡性损伤为特征的传染疾病。临床症状上无法与口蹄疫、猪水泡病、水泡性口炎和水泡疹相区别(表1)。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最新一版的《陆生动物诊断试验与疫苗手册》中没有提及此病,我国也没有将该病归类。但由于口蹄疫和猪水泡病都是农业农村部规定的I类传染病,因此,对所有水泡特征的疾病都必须在采取严格生物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尽快确诊。

    一、SVV病原学特征

    该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塞内卡谷病毒属、塞内卡谷病毒A种。通过实验室传代和国内外毒株间的对比表明,该病毒基因组与其它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病毒相比更加稳定。尽管有报道认为核酸序列有向两个分支发展的趋势,但目前只有单一血清型。有研究认为,该病毒可能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病毒和黄热病病毒科病毒基因重组产生的。

    二、临床症状

    临床以鼻镜、鼻孔、口腔粘膜和蹄部冠状带出现水泡性损伤甚至蹄壳脱落为特征,并伴有跛行、站立困难及多数急性传染病共有的体温升高、厌食和精神不振等。有关该病致死率的资料不充分。2007年加拿大发生的一次疫情中,6%出现鼻镜水泡,30%出现蹄部冠状带水泡,80%出现跛行,没有出现死亡。我国2017年福建省发生的一次疫情中,部分经产母猪和150公斤以上的大猪表现四肢蹄部有溃烂,鼻镜有水泡,乳房未见水泡性损伤,未出现死亡现象,10天后损伤部位结痂。而产房小猪、保育猪、中大猪均未发病。同年福建省发生的另一次疫情则表现大小猪和母猪都发病。另有学者进行的病毒回归试验出现哺乳仔猪发病并死亡而大猪不发病的现象。以上迹象表明,SVV的致病力随着毒株不同或品种和年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三、流行病学

    自然环境中没有发现SVV。多数SV发生在春季和秋季。美国发现少量的猪、牛和野鼠天然存在SVV中和抗体。没有SVV引起人发病的记录。

    SV在美国、加拿大、巴西、哥伦比亚、泰国和中国均有报道,其中美国最为严重,分布也最广。我国在广东、湖北、福建、海南、黑龙江和河南都有确诊病例。

    四、SVV的传播

    SVV的传播途径还不明确。鼻腔分泌物、口腔分泌物、血液和尿液都含有病毒。口蹄疫可以通过排泄物传播病毒,但排泄物对SVV的传播意义尚不明确。对损伤的口腔皮肤的超级结构分析没有发现病毒的存在。

    五、发病机理

    SVV的致病机理还不清楚。有国外文献显示人工感染试验没有出现临床症状,但我国进行的人工感染试验却能致病,并应用于疫苗效力检验中。另有试验通过肌肉注射和滴鼻途径都可以使哺乳仔猪出现水泡症状并死亡的现象,而45~60日龄的猪其蹄部冠状带出现表面发红,但无水泡形成,成年猪则没有症状。滴鼻试验也许可以说明呼吸道是SVV感染途径之一,并且可以引起小猪的死亡。美国从健康的猪身上分离出了SVV,但美国出现水泡特征的疾病都与SVV有关,是发生水泡特征疾病后能检测出的唯一病原。感染圆环病毒和肠道病毒的猪发生水泡特征的疾病也与SVV有关联。

    六、诊断

    SVV可在人的成视网膜细胞(retinoblast)和肺癌单层细胞上生长并产生高滴度的病毒。可用于病毒分离和培养。用PK-15、BHK-21和IBRS-2细胞分离培养SVV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PK-15最为敏感。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法、RT-PCR、定量实时RT-PCR等都已经用于SVV的研究和诊断。用单克隆抗体开发的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具有更快捷和敏感的特点,广泛用于SVV抗体的检测。

    诊断样品的采集:首选采集的样品包括水泡液、血液和病变的上皮组织,也可采集口咽部的刮取液。如怀疑FMD则需按FMDV监测要求采集样品。

    七、免疫

    我国学者已开始从事SVV灭活疫苗的研究,但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商品化疫苗。

    八、预防和控制

    目前缺乏预防和控制SV的方法,一般采用常规的生物安全措施。由于临床上无法将SV和FMD等水泡性传染病相区别,在确诊之前应立即启动类似FMD的防疫措施。消毒药的选用也可参考口蹄疫常用消毒药。    薛景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口蹄疫 小猪 核糖核酸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