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高密度的养殖环境,无疑成为滋生疫病的天然环境。一旦发生疫病,则极易迅速传播,生物安全或防疫不到位会给养殖场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因而,相对于中小规模的畜禽养殖户,规模畜禽养殖者对于动物疫苗的需求呈现刚性特征,即便是在养殖盈利较低的情况下,减少防疫支出的可能性也是很低的。然而,在中国市场,随着规模化养殖加速扩张,畜禽养殖的环境及生物安全水平也正在逐步提升,但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高质量市场苗迎来大发展时期
过去10年,政府采购苗在中国快速发展。自2001年以来,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分别纳入强免范围,动物疫苗行业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2013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9.2%。在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和猪瘟疫苗调出招采范围后,加之“先打后补”改革,缺乏优势品种研发能力的疫苗企业经营环境更趋不利。受此影响,行业企业数量锐减,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也在加速,行业格局进一步优化,行业集中度提升,国际动保巨头、国内龙头动保企业有望凭借其资金和研发优势,在一些主要的疫苗品种上,将形成稳定竞争的格局。
与此同时,由于环保压力,中国各地不合规的中小规模畜禽养殖场多数被拆迁、整改,小养殖户、散户纷纷退出,规模化养殖加速扩张,进而拉动市场对高质量市场苗的需求,产品升级改造扩大供给,价值更高的市场苗将快速发展。与中小规模的畜禽养殖户相比,规模畜禽养殖者在疫苗采购上更加规范,直接推升高品质疫苗需求。未来10年,疫苗市场有望进入市场苗大发展时期。预测称,市场苗的发展有望催生销售规模超过50亿元的单品种,如口蹄疫疫苗等。
对此,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大中华区动保业务负责人郎世峰博士在2月9日于北京举行的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2018新春媒体沟通会上分析说,猪场拆迁,目前已趋于平缓。政策的变化也加速了企业合并的进程,也给一些大公司创造了整合、扩张的机会,让某些地区养殖更多的生猪。然而,一旦这些生猪养殖聚集地发生一些疫病,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这意味着养殖场在动物健康管理的操作以及生物安全流程等方面需要切实做到位,特别是养殖场员工需要受过良好培训。在这方面,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可以提供一些支持。
“对于大规模养殖企业来说,更需要非常可靠的产品,要每个批次的疫苗保持统一的质量,能保证持续可靠高质量的产品。同时,它们也需要疾病监控以及高质量疾病诊断方面的服务,还有,它们也需要建立比较好的生物安全体系以及比较好的质量管理或者是质量保证体系。”郎世峰说,“随着一些集团企业对养猪场加速整合,它们也越来越趋于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比如,进入一个食品品牌或者说肉制品的业务,来提供更多增值食品的生产。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将会对这个品牌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这些养殖户和养殖场要更加确保生产的安全和质量,避免使用抗生素。”
“我们也看到,在中国,动物福利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所以,养殖企业想成为全链条品牌的生产商,就要在这方面进行改善。这方面我们也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提供一些支持。”郎世峰如此说。
前景看好,未来10年将增加400亿元
“目前,全球动保市场总额约为3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00亿元),年增长在5%左右,其中宠物业务板块占比达到34%。北美和亚洲分别占据全球动保市场的1/3,最大的增长点则是在亚洲。”郎世峰在2018新春媒体沟通会上透露说,2017年,美国动保市场总额达9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00亿元),中国的动保市场为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10亿元);到2026年,美国的动保市场将达1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85亿元),而中国的动保市场有望达到9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00亿元)——相当于2017年美国的动物市场总额。
“我们预估,2018年,中国动保市场整体增长在8%左右。其中,宠物动保市场增长最快,40%还是50%?目前不能准确预估。”郎世峰分析说,“猪和家禽的存栏数变化不大。生猪由于生产有所增加而蕴藏了潜力。家禽业由于受到禽流感疫情影响,存栏数每年增长1%~2%,可能是增长最慢的一个板块。从奶牛来看,我们看到牛奶价格在慢慢回升,而过去几年,奶牛总体数量在下降,可是下降趋势已经遏制住了。因此,2018年,我们预估,市场增长在8%左右。勃林格殷格翰希望能大幅超越这一市场增速。”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8-03-11/135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