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科技提升竞争力 皖字号农产品受追捧


燕之坊的“粗粮细做”、卫食园的风味腊肉、洽洽瓜子、庆发柳编、詹氏山核桃……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皖字号”农产品受到热烈追捧,显示出我省农业产业化取得的丰硕成果。

“861”行动计划提出,建设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为此,我省目前正在实施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通过“五个提升”锻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即提升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到2012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000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全省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

科技助力夺丰收

尽管遭遇特大干旱和冻害等不利影响,但通过科学有效的抗旱保苗措施和持续多年的技术攻关,今年我省小麦生产仍再创历史新高,小麦总产达1185.4万吨,比上年增加17.5万吨,为全省迎战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三保”奠定了基础。

“灾年夺丰收意义特别重大,说明我们的粮食生产中,靠天吃饭的成分在减少,科技的支撑力在增多增强,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在提高。 ”省农委负责人说,这与先后实施的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玉米振兴计划密切相关。

“三大行动的核心是着力加快现有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提高单产和品质。 ”农业专家介绍,自2005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以来,小麦产量逐年提高,优质率不断提升,已经实现由低产向中高产跨越,成为全国调出粮食数量和品种最多的省份之一。去年,我省小麦单产达到331.8公斤/亩,比2005年增加75.8公斤/亩。水稻生产同样捷报频传。全省水稻平均亩产由2005年的 383.8公斤,提高到2008年的415.7公斤。玉米生产得以恢复发展。 2008年全省玉米单产同比增长15.5%,总产同比增长14.6%。

农业连年丰收、产量连创新高,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农业生产的外向度不断提高,一批面向泛长三角地区消费市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在不断扩大。截至今年上半年,黄山、宣城、芜湖等7市共建设面向长三角市场的种植业生产基地1531万亩,养殖家禽2.34亿只、家畜367万头、水产品11.6万吨,优质“皖字号”早已飘香长三角。

加工提高附加值 

 在大平油脂公司,一吨吨油菜籽上了传送带,一桶桶晶莹剔透的菜籽油下了线;在安徽皖王面粉集团,一包包小麦“吞”进去,一袋袋雪白的面粉“吐”出来……遍布江淮大地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企业,让人充分领略了现代农业的风采。

“虽然受到了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但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却逆势而上,成果斐然。”省农委产业化处负责人介绍,我省农产品加工产值在今年上半年已经突破千亿元,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持续增长。

传统农产品要提高附加值,就要增加科技投入,不断创新产品。今年以来我省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多数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对全省237家龙头企业定点监测,上半年全省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9个百分点。前不久,省财政厅和省科技厅又联合出台《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上,将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

难能可贵的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贸易带来巨大冲击的背景下,我省农产品出口仍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今年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0.97%,成为我省外贸领域一大亮点。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的首届中国安徽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将成为今年农业“走出去,请进来”的最重要舞台。

“龙头”引领产业化

建立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是关键;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关键。省发展改革委有关数据显示,从“十一五”前半期看,我省农副产品加工累计已完成投资 289.4亿元,一大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壮大,64个项目建成投产。目前在建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有167个,总投资493.9亿元。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特别是对龙头企业造成的冲击,我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企业破解难题:今年,省财政整合投入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近8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00万元;投入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亿元,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同时,制定《关于支持农民创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搭建信用平台,破解企业融资难。 7月20日,省粮食局、省农业发展银行在合肥召开全省粮食产业化银企合作会,省农业发展银行与32家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现场签约,为47个粮食产业化项目提供20.06亿元贷款支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产业化 玉米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