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科技结社”让农民收入一年顶三年


  近日,道里区永盛红提种植科技专业合作社所在的园区里热闹非凡,采摘红提的社员们一脸喜悦。在去年成立时的20亩耕地基础上,今年科技合作社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05亩,每户社员仅种植红提青提的收入就达到1.5万元。

  通过“科技结社”让农民实现增收,是哈尔滨市科协支农、惠农的一个“金点子”,使得入社农民1年的纯收入相当于过去3年的总和。这项工作获得2008年市委优秀创意奖。

  今年,在新的农业生产周期中,农民科技专业合作社在生产规模、技术推广和管理模式上进一步实现了提档升级。目前,全市已建成和正在创建的科技专业合作社20个,入社农户达到3640户。

  “科技结社”做大特色产业

  从2008年起,市科协创造性地开展了农村科技专业合作社建设,走出一条科技兴农、科技兴社的新路子。

  2008年,道里区万顺花卉科技专业合作社花卉上市量达到了210万枝,年产值63万元,户均收入3.6万元。农民当年获利相当于过去种3年玉米收入的总和。尝到加入科技专业合作社甜头的农民,今年开春前就谋划扩大生产规模,每户除了将去年的利润全部投入外,还从银行集体贷款113万元,反租村民土地50亩,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20亩。新建日光节能温室10栋、微喷灌溉设备10套,陆地花卉科技种植园已经显现雏形,预计产花360万枝,年产值可达108万元,农民户均收入将达到6万元。到2013年,将成为哈尔滨市最大的陆地花卉生产基地。

  “科技结社”改造传统农业

  在科技专业合作社的引导下,哈尔滨市农村的主导产业和生产方式也在发生质的变化。

  今年,道里区永盛红提种植科技专业合作社的5户农民改变生产观念,由过去低质低效生产向节能、绿色生产方向发展。他们在合作社成立时的20亩耕地基础上,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5亩,5户农民通过贷款等筹资方式投资1680万元,在果类种植区内建起了一处存栏500头生猪的养猪场,配套一处800 立方米的沼气生产供应站;新建3500平方米全透明阳光智能温室1栋,日光节能温室6栋、大棚8栋;建设鲜果恒温储藏库1个,形成了农业循环产业链。

  在这条循环产业链上,养猪产生的粪尿垃圾用于发酵沼气,生产的沼气用于节能温室供暖,沼气产生的废渣用于果树施肥,采摘的果类送入恒温库保鲜。循环产业链不仅彻底解决了化肥和取暖烟尘对果类的污染,还使果类质量达到有机标准,增加了其储存时间。

  为体现科技专业合作社中的技术含量,永盛果类科技专业合作社在建立生态循环的基础上,大胆引进一批新、奇、特果树品种,主要有日本樱桃、美国元核白鸡心清提、中国中油4号油桃、幸运李子等。这些果类特点是市面稀少、果大、口感好、产量高、易保存,收益与过去比每亩产值将翻3番。据合作社理事长董爱生估算,今年增收可达70万元。

  “科技结社”破解管理瓶颈

  目前,哈市已成立和正在创建的20个科技专业合作社,无论是养殖还是种植,技术、管理、销售方面与过去相比都有了大的跨越。过去农民一家一户自主生产,信息不灵、技术落后、管理不科学、产品销路窄,制约自身发展,特别是管理技术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是农民无法破解的瓶颈,要么农产品质量不高,要么销售不出去。科技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几户或十几户农民实行技术共享,生产出的产品集中销售,实现了生产利益最大化。

  在科技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上,市科协实行统一科学指导,要求各科技专业合作社制定流程线路图、产品销路职责、资金管理规定等制度,合作社生产像工厂流水线一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损耗率低,既能组织起规模生产,又能打开销路、抵御风险,突出了合作化生产的优势,使农业现代化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姜海波 本报记者 姜雪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花卉 温室 沼气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