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内蒙古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网正式开通


在自治区政府颁布《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不到4个月的较短时间,在财政厅的大力支持和农牧业厅的不懈努力下,内蒙古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网站于5月31日正式开通。内蒙古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网站是全国开通的第一家有关生鲜乳监管的专业网站,在加强自治区生鲜乳生产收购监管的同时,也为全国生鲜乳收购站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牧业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检测设备短缺、管理人员匮乏、监测手段不足的情况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承担起了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的责任,创造性地开展生鲜乳收购站整顿和规范工作,全区生鲜乳收购站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生鲜乳生产收购环节的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在4月份召开的全国生鲜乳收购站管理与建设现场会上做为省级典型进行了经验介绍,我区的清理整顿工作得到了农业部的充分肯定:

  一是生鲜乳收购站管理步入依法规范的轨道。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按照农业部确定的“三大目标”和“六大工作环节”,依照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部《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内蒙古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不断加大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工作,对原有的4116个生鲜乳收购站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经依法取缔、“一村多站”整合和自行关闭,目前正常运行的生鲜乳收购站2998个。

  二是生鲜乳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月11日至3月10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呼和浩特市)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等3个盟市的8个旗县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显示,三聚氰胺合格率均为100%。3月27日—28日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青岛)对我区3个盟市6个旗县区,33个生鲜乳收购站63个样品进行了β—内酰胺酶抽检,抽检合格率为100%。由于生鲜乳质量的提高,加工企业抗奶等拒收现象越来越少。

  三是奶农、生鲜乳收购站经营者和乳品生产企业法律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大大增强。各级农牧业主管部门多次组织蒙牛、伊利两大企业奶源部及相关部门,对生鲜乳收购站业主、生鲜乳收购站管理人员、奶农开展生产管理技术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通过培训,使其对原奶掺杂使假危害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奶农“出村进区”、“进站挤奶”数量稳步增加。全区奶牛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小区)已达3650个,存栏奶牛40.9万头,占全区存栏总数的13.7%;集中机械挤奶生鲜乳收购站已达2594个,占运转生鲜乳收购站数量的86.5%。

  四是保证了奶业平稳发展。全区牛奶平均收购价格为2.47元/公斤,环比下降2.4%,但在全国各省市还是处于较高价位。畜牧部门统计,一季度奶牛存栏达到316.6万头、牛奶产量186万吨,同比分别减少10.19%和9.63%。奶牛存栏减少主要是淘汰病牛和低产牛,没有出现大面积杀牛和卖牛现象。

  五是消费者信心得到恢复,乳品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不断提高。伊利集团发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季报显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25%,达到50.99亿元;净利润同比大增103.59%,达到1.13亿元,伊利各大产品的销售增幅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蒙牛一季度产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已恢复90%以上,原奶收购量每月都不断增长,目前已恢复90%以上,呈现出良好的复苏态势。

  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网站的开通,是生鲜乳收购站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又一项新举措,标志着我区生鲜乳收购站进入了数字化、规范化、公开化管理的崭新阶段。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畜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