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四川汶川地震影响降水 黄河今年汛情严峻


    本报讯 从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接连两天的降雨甚至是暴雨,给救灾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似乎是“天公不作美”。然而,在一些学者看来,地震本身就和旱涝息息相关。

    长期从事地震对旱涝影响研究的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汤懋苍解释说,地球覆盖着厚约100公里的岩石圈,岩石圈的内部布满裂隙,积蓄着空气、水等流体,其中气体的总量达到大气圈中气体总量的10%~15%。这些流体并非静止不动,流体上升时,会给天气带来影响。

    同时,地震的发生,特别是板内地震的发生,是岩石圈与地幔之间的“壳幔边界”产生一种强烈上升运动造成的。这种上升运动被地学界称为“底辟作用”,这是公认的爆发板内地震的根本原因。“底辟作用”必然会影响岩石圈内流体的上升运动,导致震后两三天内,震中数百公里出现大范围降雨。

    在汤懋苍等看来,地震本身只是壳幔边界运动所产生的一种表象。目前,壳幔边界运动在东亚的北纬31°~35°地区表现得相当强烈,2008年已经在我国境内造成3次6级以上的强地震。对于今年1月9日在西藏发生的6.9级地震,汤懋苍认为,其“对今年初我国发生的冰雪灾害负有主导责任”。今年4月,汤懋苍在全国汛期预报会商会上,就曾提出今年夏天北纬35°的黄河中游可能会出现较强的降雨。因此,今年黄河、渭水流域和河套地区的防汛工作应很严峻。

    据介绍,1958年2月,四川茂汶发生6.2级地震,当年夏天黄河就出现了大水。在更早些的1933年,茂汶叠溪发生7.5级地震,使得黄河结束了持续10多年的枯水期,丰水期一直延续了10多年的时间。(中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气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