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高青:水肥一体化,让2万亩越冬小麦“长势喜人”


张洪

新的一年开始了,刚刚经历了丰收喜悦的农田又开始孕育新的希望。日前,在黄河岸边的山东省高青县,几位农民正围在一起讨论小麦苗情。“你看人家这大公司种的小麦和咱的就是不一样,你看这麦苗长得齐、全、壮,叶色浓绿,群体大,而我们地块的麦苗则长势弱、叶色发黄。”花沟镇吉祥头村农民陈寿文看着麦苗说道。

同样的麦种、同样的地片,差距为什么就这么大呢?通过挖取小麦植株对比,长势好的小麦根系明显发达、毛细根比较多。“长势好主要是因为采用了水肥一体化。”在场的县农机局的农机技术专家姚雷给大家解开了谜团。

他向在场的农民介绍,高青县水资源严重短缺,高青农业作为用水大户,节水灌溉比重偏低,农业用水效率不高,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同时,该县农民也存在过量施肥现象,目前,亩均化肥用量35.5公斤,远高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过量施肥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土壤板结、地力下降,还降低了农产品质量,破坏了生态环境。传统的灌溉和施肥是分开的,作物处于过饱、饱、饥饿的循环之中。水肥一体化具有节水、节肥、省时、省工、高产、优质的特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之路。

接连干旱了几年,然而地处高青县吉祥头村的山东元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明泉在该村及周边流转的4000亩耕地却并没有因为缺水犯过愁,几千亩的麦田长势喜人。“你看我们地里全都装了压力罐、渗透管……水和肥料混合通过管道直接精准运输到作物根部,不仅节水还能提质增效。”宋明泉告诉笔者,只要按比例将水和冲施肥混合好,打开开关基本就不用管了。

水肥一体化技术被称为现代农业“一号技术”。“大水漫灌的话一亩地得用40方水,用水肥一体化的只用20多方,尤其在干旱期作用更加明显。”宋明泉说,即使降雨量充足,滴灌施肥也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可节省肥料用量30%—50%以上。更重要的是,施肥减少可以让土地松软性和透气性更好,土壤的酸性和板结程度也能减轻。

高青县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近年来,通过大力宣传,政策扶持,技术引导等多种措施,先后在花沟镇、高城镇、唐坊镇推广实施水肥一体化面积2万亩。

一举多得的好事,为什么种粮户不感冒呢?县农机局负责人在实践中发现,小麦滴管以100—300亩面积规模建设成本最低,而目前高青县粮田规模化程度还不高,一个家庭种植面积一般在十几亩左右,从而阻碍了滴灌技术的发展。此外,水肥一体化技术运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技术痛点,如适宜灌溉施肥系统的肥料品种少,滴灌管质量参差不齐等,都是阻碍大面积推广的原因。

“蔬菜水果一个生长季节需要多次浇水,从省工省力角度农户觉得划算。而像小麦玉米这种粮食作物,整个生长期只需浇水两三次,再增加投入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百姓一算账肯定不愿意用。”姚雷解释说。“如果政府能够将水肥一体化配套设施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相信会有更多的种粮大户愿意投资使用。”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对省工省时省力的需求在不断加强。“水肥一体化可以达到节水、抗旱、生态环保等目的,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势在必行。”该县农机局负责人说。

为此,“我们计划组建一支专业技术服务团队,采用高端的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设备。采取多形式培育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服务组织,跟进服务,追踪服务,延伸粮食作物滴灌技术链条,带动更多的种粮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参与到输水输肥等新型农业装备更新换代,水肥一体化这个‘一号技术’必然会大有作为。”该县农机局负责人表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小麦 滴灌 粮食作物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