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宏斌
不用打农药,也能灭掉田里的飞虫。江苏省姜堰区桥头镇杨院村66岁的村民周宝龙费时10多年,历经多次试验,发明了“无药灭虫机”,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2017年夏秋水稻生长期间,周宝龙每天背着“无药灭虫机”,义务给村民的稻田灭虫,让村民们切身感受该机器的治虫效果。
日前,笔者来到杨院村的一片稻田边,看到周宝龙正头戴斗笠,肩背绿色灭虫机,手捧不锈钢管,快速移动着管端的漏斗状吸盘,呼呼作响,各种飞虫惊起,瞬间被吸进灭虫机。等到周宝龙走上田埂,打开箱盖,里面的尼龙网袋里,满是飞虫,大的飞蛾,小的蜢虫。周宝龙说,这种吹吸式的物理杀虫方法,彻底消除了农药的污染,从根本上保证了稻米的品质。
“看起来简单,我花了10多年才摸索成功。”谈起这款灭虫机的研制过程,周宝龙扶了扶眼镜,亮大了嗓门。
周宝龙年轻时做过拖拉机手,后来做过木匠、开过家具厂。他心灵手巧,头脑灵活,总喜欢搞点“发明创造”,提高工作效率。2002年7月下旬的一天,村广播里喊村民下田集中治虫,他见村民们用的手动式喷雾器只有一个喷嘴,突发灵感,做了个“多头喷嘴”,使治虫的效率提高了近两倍。村民们发现后,纷纷找他借,周宝龙索性做了10多个,免费赠送。
“多头喷嘴”喷洒农药,稻田上空雾蒙蒙,治虫的村民不仅浑身湿透,而且被浓烈的农药味呛得直咳嗽。回到家,他跟妻子商量,“农药有毒、有残留,能不能做一种不用农药的机器来杀掉这些害虫呢?”妻子劝他不要异想天开,“那是科学家的事,你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还是老老实实的种田。”
周宝龙不听劝阻,起早贪黑泡在田里,观察研究飞蛾等虫子的习性。经过多天的琢磨,他想到了方法:“把产子的飞虫杀死,等于杀死了‘虫妈妈’,害虫不就全灭了吗?”
想干就干,周宝龙开始研究制作杀虫机器。这种机器的原理是“先吹后吸”,将吹起的飞虫吸进特制的“牢笼”,再集中灭杀掉。从木板吸盘到塑料吸盘,历经数年,经过多次改进,2009年,他制造的第一台无药灭虫机诞生了。
不过,试用后灭虫效果并不理想。周宝龙继续琢磨,发现平板多孔吸盘,吸力不足,如果改成漏斗型,风力相对集中,效果应该好些。
接下来,周宝龙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造升级。妻子刘庆凤说,每根管子的长度或一个孔径的变化,丈夫都要去秧田试验,每次回来,浑身像泥猴子似的。“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吸盘才达到理想效果。”
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几年,他成功解决了吸力不足的问题,制作出了二代灭虫机。不过,这台机器重达60斤,杀虫效果不错,就是太重了,周宝龙又着手设法为机器“减负”。
2014年,经过多次改进的新一代“无药灭虫机”问世,整个机器重量不到30斤。2015年,周宝龙制造的“肩负式无药灭虫机”获得了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拿到证书的那一天,周宝龙兴奋得一夜未眠。然而,短暂的欣喜后,他陷入了沉默,因为村民并不接受他的产品,认为还是农药治虫来得快些,而且一块田里的虫子被抓了,另一块田里的还会飞过来,根本抓不净。周宝龙说,他现在正着手研发桁车式的大型“无药灭虫机”,到时,多个大面积吸盘像飞机一样贴着稻田飞行,每次吸虫几十个平方米,效果就会大大超过农药治虫。
“其实,这款机器的价值关键在环保上。”周宝龙说,他希望能找到合作厂家,进一步将灭虫机升级改造,实现批量生产,全面推广,“最终能够造福社会,让大伙儿都能吃上无公害的粮食。”
周宝龙在田间用他研制的吸虫机吸除害虫。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3/2018-1-15/240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