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青岛农大成功研发新型秸秆集束打捆机


薛飞

 

历时三年研发小型农机

从2013年开始,青岛农大“智能农机创新团队”有了一个新的小组:农民之星创新团队。作为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主席尚书旗教授的研究生,刘涛、田连祥等人陆续加入,团队建立以来主要致力于秸秆集束打捆机的研发。经过三年研究,该成果已获得六项专利,其中有三项为发明专利。

最初,团队结合自己的学科特色,早早就盯上了“智能农机”、“小型农机”这种目前国内最缺乏的农业机械,让想法瞄准产业需求,更好地应用到市场。他们通过调研找到了“问题虫子”:小型农机体积小,更需要巧妙设计结构,才能实现预期作业效果。团队就此攻关,研发出了适宜我国丘陵山区作物整秆收获的系列轻简化秸秆集束打捆机。

实现创新与产业对接

去年11月,这项研究成果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而最近,威海加力农业机械有限公司邀请他们“技术入股”,让团队成员的想法变成产品,实现创新与产业对接。

据介绍,威海加力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与刘涛团队合作,在企业建立了年产3000台机器的生产线。“前期我们小规模投产试用,实验性地推广应用了300多台适宜不同地区水稻、谷子、青稞、芝麻、燕麦、芦苇等作物的机具,确认了机械的稳定性,”刘涛说,“现在,证实了这些设备能显著降低劳动成本,增加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今年我们就要大规模投产了。”

在机电工程学院的实验室里,笔者见到了这台应运而生的秸秆打捆机样机。不同于常见的大型农机,这台“小家伙”长约80厘米、高约90厘米、宽1米左右,重量只有180千克,对丘陵地区的作物收获来说非常轻便。

刘涛介绍说:“这种秸秆打捆机适用性很强,生产厂家还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秸秆高度改变具体机型的高度,生产上非常简单。”

秸秆打捆机研发团队里另一名成员表示,国家支持创新创业,他们也积极当创客,“但很多大学创新创业仅仅是‘第二课堂’,学生作品止步于‘试验品’,而我们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对社会有用,能变成‘产品’,实现创新与产业对接。”

虽然还有一年才毕业,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刘涛和他的小伙伴们,已经接到了威海加力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提出的“技术入股”邀请;让他们获得“入股”邀请的技术,正是这台小型农机:秸秆打捆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丘陵 农业机械 田间试验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