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认清形势 把握机遇 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图)


在水稻收获机械化方面,罗院士指出,2011年全国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为67%。水稻联合机械化收获作业效率是人工的40~60倍,省工节本,每公顷可节约支出约1050元,且联合机械化收获总损失率低于5%,比人工收获减少损失8%左右,能够增产增收。

水稻收获机械化已有的支撑技术中,全喂入联合收获机总损失率小于3%,含杂率小于5%,破损率小于2%,作业质量基本上达到了标准要求,而国产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的性能也基本达到了国外品牌的水平。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全喂入机型收获倒伏严重的水稻性能差,作物潮湿时易堵塞,且对北方梗稻而言,脱粒能力不强,对高产适应性不强。半喂入机型能收严重倒伏的水稻,作业性能优良,对作物不同状态有较强的适应性,但价格过高。因此根本出路在于保证基本性能前提下,降低造价,发展国产化机型。罗院士认为,适合我国国情,简单、小型、轻便、价格低,稻麦兼收的水稻收获机械是我国应发展的主力机型。

针对马路晒谷、谷场晒谷等太阳光自然烘干方式仍是目前农村中的一种主要干燥方式,稻谷常年霉烂损失在250万吨左右这一现状,罗院士在授课中还提到了稻谷干燥机械化的现状。他认为,能耗偏高、难以适应含水率25%以上高湿稻谷的干燥是制约稻谷干燥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今后应努力提高这类机械对不同稻区不同含水率稻谷的适应性,提高作业效率,多种热源可选,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干燥过程控制自动化程度,并加快集中干燥中心的建设。

罗院士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大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力度;农机农艺相结合,制定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种植模式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模式,优化相应的技术路线;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集中攻克制约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关键技术,研制先进适用的机具与装备;加大对水稻生产机械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质量标准体系,提高水稻生产机械的性能、质量和系列化,标准化;进一步完善加快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相关政策,包括购机补贴,作业补贴、机手培训等;进一步完善水稻生产机械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鼓励各种水稻种植企业、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加强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张文毅:机械化育插秧引领变革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毅是农业部水稻专家组副组长,也是全国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专家库专家。本次培训班上,他为学员讲授了插秧机原理及选型的课程。

张文毅指出,目前我国水稻多样种植模式并存。手插秧劳动效率低,受劳动力制约;抛秧缓解用工难题,但无序浅栽,易倒伏,田间管理不便;直播省工节本,但大田生育期长,成苗不稳定,杂草控制成本高,易倒伏;而机插秧是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其技术成熟,运用广泛,风险较小。

插秧机的特征在于定穴(基本苗)、定量(穴株数)、定位(行株距)、定深(深浅度)。规格化秧苗采取软、硬盘或双膜育秧,中小苗带土移栽,其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高,床土土层薄,秧块尺寸标准,秧龄短,易于集约化管理,秧池及肥水利用率高。多轮驱动底盘具有良好的水田通过性能和较快速度的转移地块,窄胎体胶轮和橡胶叶轮附着力强,滚动阻力小,防壅泥、壅水,水旱两用,越埂能力强。液压仿形系统能够随着大田表面及硬底层的起伏,采用液压升降,保持浮板稳定的接地压力,保证插深一致。在插秧机上广泛应用的机电一体化,采用无级变速、液压助力转向、自动挡、仪表显示监测等技术,实现机具的可靠性、适应性和操作灵活性、舒适性。步行式插秧机每小时可插秧2至4亩,高速机更可达4至7亩,育插秧成本与人工相比可节约成本38%。

在插秧机的基本原理中,切块插植原理引入了精量工序生产理念,精细量化、工序衔接,插植对象不再是秧苗而是以土块为载体的秧块,采取左右顺序、前后推进的切块方式,把小秧块插入土中。切块原理的优点在于分插切块针对秧块而不是秧苗,减少伤秧;机械分切,切块面积均等,播种均匀,栽插均匀;切块大小可调整,提高适应性,可量化。

插秧机的分类按操作方式分为步行式与乘座式两大类,按使用秧苗方式分为毯状苗插秧机、钵体苗栽植机、卷筒苗栽植机和钵体毯状苗栽植机。其中钵体毯状苗栽植机为国内外首创。该栽植机能够格式化预分秧盘,按取秧面积(钵体大小)在盘底分隔成矩形格状阵列,带土完整,立苗定植;成块取秧,返青快,早发性好。按预分格的精确播种、精确移送、精确切块、精确栽插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一旦突破,将解决育秧方式、栽植机具的毯、钵不统一,实现水稻的精确定量栽培。此外,采用无土栽培的卷筒苗也开始流行,一卷筒苗可插1000米,降低辅助用工量和停机装秧次数,提高工效,解决高速机高速不高效的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分蘖 整地 稻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