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一堂生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讲座(图)


杨鸿博 马铮

 

3月30日,由农业部主办的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班第三期农机局长班的课程进行到第五天,培训的主题是“提高农机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各基层农机部门管理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如何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模式进行创新和探索,也是各基层农机局领导重点关心的问题。主讲人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副司长刘恒新也早早来到了现场。

“服务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生产者将生产环节向外转移。而社会化服务的概念则有别于生产企业,指的是提供服务的人不是唯一的,而是社会化的。理论上讲,社会上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有可能成为这个服务的提供者。”刘恒新副司长从社会化服务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娓娓道来,学员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有学员问道,作为农机服务支撑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近几年农机区域性维修服务中心建设成功的案例有哪些?类似于汽车4S店这种形式的农机维修服务是否可以大量推广?刘恒新以江苏常熟一个农机维修服务中心为例,通过当地政府扶持,该维修服务中心不断做大做强,一些高技术、高性能的农机也能在这个维修站进行维修,基本实现了“小修不出乡,大修不出县”,这是政府引导扶持农机维修站的一个成功案例。同时,农机维修的整体发展还是应当依靠市场化实现,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让企业充分参与农机维修服务,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起到扶持和规范的作用,根据农业部和工商总局联合颁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以及各地政府制定的农机维修管理办法,对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规范,保证其服务、配件质量能够满足农户要求。可以尝试将企业的维修能力、服务能力同企业整体实力的评估挂钩,对企业的维修服务能力进行评比打分,服务保障到位、维修能力强的企业可以优先进入补贴目录。同时,政府通过一些中介组织对各企业的维修服务能力信息进行统一发布,让农民了解这些情况。通过这些措施,引导企业在维修服务上加大力量。

农机跨区作业服务作为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一种特有模式,近几年方兴未艾。前来参加培训的农机局长大多有着主抓本地区跨区作业工作的经历,对农机跨区作业服务这个话题十分感兴趣。

有学员问,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的增加,社会上农机保有量,尤其是小麦收割机的保有量大幅增加,许多农民反映,跨区作业的收益在减少,那么应当怎样保证跨区作业机手的收益?刘恒新指出,半径适宜、对象固定、收益稳定是未来跨区作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农机管理部门需要考虑如何对社会上农机保有总量进行调控的问题,2007年小麦跨区机收机手收益出现下滑趋势,农业部果断采取措施,停止了对小麦收割机的购置补贴。今年,农业部重启了对小麦收割机的补贴,补贴额度仅在15%左右,主要是考虑一部分小麦收割机已经面临更新换代,但政策基调仍然以不鼓励大量购买为主。农机管理部门要为跨区作业提供信息引导,要把真实、准确的跨区作业需求信息反映上来,让农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到真实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起服务和引导作用,而到哪里去作业,以何种价格、如何进行作业,则是农民、农机手之间的市场行为。

刘恒新副司长还表示,将来一段时间内,跨区作业将呈现出队伍数量增加,单队规模减少;跨省数量减少,省域内部增加;小麦机收跨区减少,玉米水稻跨区机收增加;服务对象牢固性增强,散机盲动减少等特点。与此同时,农机主管部门下一步要把工作的着力点集中于信息服务、中介规范、燃油供应等方面,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农业机械 组织化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