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绿染千重瀛洲林 机插万顷生态田


王建鹏

崇明岛是祖国第三大岛,也是上海市政府规划的生态岛。日前,在上海市农机部门领导的陪同下,记者有幸登上这个东海瀛洲岛,采访了这个生态岛县的机插秧工作。

走进崇明,田园风光扑面而来。翠绿的绿化带将一片片农田整齐分开,呼吸着清新湿润的海风,就如同到了仙境。崇明县农机管理站的刘仁超站长告诉我们:“上海市政府要求崇明县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大上海的水稻和特色蔬菜的供应基地之一,要把全岛建成为我国具有先进水平的生态农业生产示范区、技术研发区和农业观光区。按照这一总体规划,崇明这几年重点发展了水稻机插秧工作。今年预计12万亩,约占全县水稻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水稻种植史上一次重大变革

崇明县农机管理站积极推进水稻育插秧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以政府扶持与市场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配合,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水稻育插秧的发展。他们不断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好育、插秧设备的补贴政策。全县在去年实施机插秧8.06万亩的基础上,2009-2011年的“三年行动计划”中,规划实施12-18万亩,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左右,这是崇明水稻种植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刘站长说:“今年育插秧设备投入资金3485.31万元,新增插秧机204台,播种流水线29套。在2008年已建成6个育秧基地的基础上,今年新增育秧基地5个,共投入资金580万元。”今年4-5月,县农机管理站举办了八期插秧机操作手培训班,组织全县13个乡镇409名插秧机操作手开展“机械化播种技术”、“插秧机驾驶操作与机器的维修保养”等技术培训班。并邀请厂家及市农机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前来授课和指导,通过培训提高了操作手的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为水稻机插秧顺利推进打下了扎实基础。在插秧过程中,他们不断强化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确保今年插秧任务圆满完成。站班子人员分工负责,每人负责一个育插秧基地,安排站技术人员蹲点服务,加强与基地工作人员的配合,共同解决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问题。

崇明特色保质保量

采访中我们发现,崇明县机插秧工作之所以能快速稳步推进,除了各方面重视之外,还有极具崇明特色的政策作保证。

首先是崇明县各乡镇农机站的农机人员虽然在各自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上班,但人事关系全部归县农委,工资也由县财政统一发放,这为全县统一安排农机工作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为全县机插秧的部署和贯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崇明县的插秧机主要集中在四个合作社,而不是象其他地区那样,分散在千家万户,这为统筹插秧机的补贴、机手的培训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如在培训插秧机手方面,县农机管理站就可以选择县城里有一定文化基础知识的下岗工人,一是培训起来容易,二是稳定性好,因这部分人还有一份城市低保,加上做插秧机机手的收入,相对还比较稳定。所以当年培训结束以后,来年还继续在合作社服务。另外,机插秧要求各个环节配合非常好,越是规模经营,越有效益,所以,插秧机主要集中在四个合作社,这样便于管理,也便于选种、育秧、运输、插秧和协调农户,合作社有效益,农户也高兴。农户只要出插秧费,其他就不用多费心了。

三是政府给机插秧作业的补贴高。目前,该县机插秧市场价是105元/亩,政府补贴50元/亩,农户只须向合作社支付55元/亩即可,这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户机插秧的积极性。

四是农机管理站联系保险公司,给每台插秧机都办理了保险。虽然插秧机目前还没有牌证管理的规定,但是崇明县农机管理站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协调保险公司,给每台插秧机都办理了保险,解决了机手的后顾之忧。

机插秧工作的“领头雁”

在崇明县农业系统,提起施耀全,几乎无人不晓。十多年来,他默默耕耘在田间,工作在田间,收获在田间。更为可贵的是他在组织水稻规模经营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展水稻机插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为上海市郊区推广水稻机插秧的“领头雁”。因此,我们决定去采访他。

2004年10月,由施耀全组织当地六个农户作为发起人,在崇明岛上,第一个成立了上海耀全粮食专业合作社。经营粮食种植面积5000多亩。2006年,施耀全在崇明县农委及县农机管理站、县农技推广中心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探索水稻机插技术,第一个在自己经营的3000多亩稻田进行水稻机插的试验示范,结果水稻增产10.5%,每亩增加经济效益50多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粮食 强化 相结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