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非常时期的一场特殊考试


王建鹏 王洪伟

5月21日,地震灾害带来的余痛还在,举国同殇。就在这一天,天津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康公司”)的会议室里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考试”。10时39分,富康公司会议室内气氛异常紧张,办公桌上的电话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备受关注;10时40分整,电话如约而至,十几双眼睛紧紧地盯着董事长郭玉富和他手中的电话——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的初评答辩正式开始。之所以说这是一场特殊的考试,是因为此次评审活动在这样一个举国同哀的日子里进行,并采用电话答辩的形式,专家评审组在北京提问,候选人之一郭玉富在天津进行电话答辩。“我们产品最主要的创新在于玉米的不对行收获,还有就是我们在秸秆还田机上做了很大文章,使其能耗大大降低。”郭玉富以这样精炼的一句话作为其《4YW-Q型全幅玉米收获机自主研发自行转化推广》项目的开场白。

郭玉富此次是以个人的身份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项中的工人农民技术创新奖,属于二等奖类,今年也是工人农民技术创新奖设立的第二年。据悉,今年,中国农学会推荐了三个项目进入了初评答辩阶段,郭玉富的《4YW-Q型全幅玉米收获机自主研发自行转化推广》项目位于三个候选项目的第一位。

从事多年建筑行业,一个偶然的机会,郭玉富了解到占国内农作物种植面积第三位的玉米机收水平远远低于小麦和水稻的机收水平,抱着解决玉米机收难题的自信和为民造福的决心,郭玉富决定转行,天津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也由此诞生。郭玉富于1997年开始对玉米收获机的市场进行调研,1998年进入项目的研究阶段,他研究的4YW-Q型全幅玉米收获机提高了玉米行距的适应性和倾斜植株的适收性,极大地降低了果穗损失率,三年来,富康公司累计生产销售了3234台套,国内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市场占有率超过15%,实现销售收入1.46亿元。

在富康公司答辩现场督战的天津市农机局副局长胡伟表示,目前我国的玉米机收水平不足7%,国内厂家生产的玉米收获机型,全部采取对行收获技术,不能适应千差万别的种植形式。此次郭玉富申报的玉米机收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玉米“不对行”收获核心技术,打破了传统机械必须对行收获的限制,实现了在收获机割幅范围内任意行距的全幅收获。经过前两轮审查和专家组调研的筛选,该项目终于进入到关键的初评答辩环节,这在农机行业尚属首次。

11时05分,答辩正式结束,郭玉富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在这个举国悲痛的日子里,他不忘哀悼同胞,一身素装,白色的衬衫显得格外整洁。他还表示,富康公司不会忘记四川地震灾害中受苦难的同胞,过几天,他就会带着公司的新产品开赴灾区,进行抗震救灾活动。

虽然这场特殊的答辩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这需要的是郭玉富多年来不断创新的研究和积累。谈笑之余,他还在整理手中的材料,一页一页,慢慢地将其按顺序排好。在富康公司墙上挂满的西点管理培训名言中,一行大字——“创新是唯一的出路,淘汰自己,否则竞争将淘汰我们!”越发显得金光熠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行距 转化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