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辽宁兵发五路消除水稻机插空白村


周鹏飞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是辽宁农机化工作的“一号工程”。日前,辽宁省农机省农机化管理局表示,2008年全省将从5个方面狠抓落实,全力做好2008年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推进工作,确保全省150万亩机械栽植和250万亩机械收获任务顺利完成。

立足“早”字,狠抓“五落实”和“五到位”。“五落实”即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落实,购买人员落实,育插秧和收获面积落实,资金项目落实,服务模式落实。切实保证“五到位”即组织到位、机具到位、物资到位、技术培训到位、维修服务到位。

立足“推”字,搞好技术示范和推广。加强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保证县县都有示范区,乡乡都有示范村,村村都有示范户。辽宁省级财政投入500万元,继续加强12个省级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核心示范面积不少于4万亩。省、市、县三级的辐射规模要分别达到8万亩、4万亩和2万亩。形成以示范区为龙头,以示范户(点)为基础的示范推广发展新格局。2008年要消除水稻机插秧空白村。水稻主产区每村示范户(点)要达到5个以上。下大力气抓好技术培训,确保每台插秧机有2-3名熟练的操作者。

立足“宜”字,加快插秧技术标准化。尽快确定区域机械化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提出适宜本地实际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规程或标准,实现技术本地化和标准化。特别要注意做好机具选型配套工作,选择适合当地条件,受农民欢迎、质量安全可靠、售后维修服务有保障的插秧机机型,加大主推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的推广力度。

立足“新”字,大力开展社会化服务。在全省广泛推广北镇市“五包两定”以及各地已探索出的“反租倒包”等“统种分管”农机经营服务新模式,紧紧依靠和大力扶持水稻育插秧和收获机械化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通过优质服务实现插秧机共同利用,提高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大力推进跨区作业,推进区域内规模化服务,鼓励机械、技术、资本和服务联合,推动区域机械育秧和收获服务中心等新型服务模式的发展。

立足“合”字,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省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作用,加强技术研究、指导,解决技术难题,加快推动技术普及和应用。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把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议程中。注重宣传造势,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水稻插秧机械化的高度关注,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据了解,通过2007年的大力扶持,辽宁省省水稻机械栽植面积已经突破100万亩,水稻机收面积突破200万亩,机械栽植和机械收获水平分别达到12%和21%,为今年水稻机插秧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联合收割机 下大力气 核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